原标题:一线看发展丨澜沧木戛:小小刺竹笋 铺就生态致富路
在澜沧县木戛乡的连绵青山中,一种“绿色财富”正在悄然生长——刺竹笋。如今,这一“土特产”已发展成为木戛乡极具潜力的林下新型支柱产业,为当地群众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致富路。

产业初具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目前,刺竹笋种植已覆盖木戛乡辖区内的6个行政村,总面积达4405亩。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鲜笋年产量达10万公斤,带动户均增收1000元。

创新合作模式,保障农户收益
为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木戛乡积极引入市场主体——普洱绿佳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运营模式。公司与全乡6个村签订收购合同,以每公斤4.5元的保底价格进行收购。这一举措为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有效化解了销售不畅和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确保了农户收益的稳定性,极大激发了群众发展刺竹笋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粗管理”带来“稳增收”,农户点赞称好
刺竹笋产业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其“粗放式管理”的特性。相较于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作物,刺竹笋环境适应性强,后期管护成本投入相对较低,高度契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农户的实际生产习惯。一位受益农户在采访中高兴地表示:“这个产业真的好!不需要太精细的管理,投入的精力少,但年底确实能见到收益,是实实在在为我们增收的好路子。”
小小刺竹笋,正日益成为驱动木戛乡乡村振兴的强劲“绿色引擎”。该产业不仅帮助农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愿望,还充分盘活了当地闲置山林资源。其“易管理、见效较快、收益稳定”的综合优势,成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双赢。下一步,木戛乡将持续发力,2025年计划完成提质增效1000亩。同时,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探索刺竹笋保鲜、加工等产业链延伸路径,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推动刺竹笋成为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

刺竹笋食法
采回的刺竹笋,需经一番蜕变方能绽放本味——先逐层剥去紧裹的笋壳,露出嫩白笋肉,再入沸水煮约二十分钟,褪尽涩味,此后便可随喜好烹制。其食法多样,各具风味:与鸡同煮则汤鲜味美,猛火快炒则清甜爽口,素舂成泥则质嫩鲜香,若以生腌之法调以酸辣,更是开胃生津,尽显山野之鲜。(石建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