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暖意融融过重阳!思茅区用贴心服务书写尊老敬老新篇章丨网络中国节·重阳
金秋送爽,佳节重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提升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10月29日上午,共青团普洱市委、思茅区群团联盟等多部门联合,在北郊社区家益·春风云庭喷泉广场开展“情暖重阳 青春伴行”敬老月主题活动,为社区老人送上一场集健康关怀、便民服务与温情慰问于一体的节日温暖。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六大服务区域同步开启,精准对接老人需求。“健康守护”义诊区人气格外旺盛,思茅街道卫生院的医护团队耐心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细致解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日常护理疑问;中医科医生则专注为有颈肩腰腿痛困扰的老人提供针灸服务,纤细的银针精准刺入穴位,还根据老人体质贴上特制药膏,缓解关节不适。

“安全守护”综合服务区内,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与社区警务室民警简要讲解防范养老诈骗基础常识,发放普法手册;思茅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则聚焦老年人日常居家安全,开设海姆立克急救实操课堂——志愿者借助模拟人体模型,清晰演示异物卡喉时的急救步骤,从站姿环抱姿势、腹部按压的精准位置,到发力的力度与频率,每一个细节都耐心讲解,还邀请老人上台模拟操作,手把手纠正动作偏差,同时发放图文并茂的急救指南手册,帮助老人快速掌握实用应急技能,为居家安全增添保障。区总工会、科协、文联、妇联等部门利用科技大篷车、发放书籍和问答竞答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助力活动开展,这场集科普、文化与娱乐于一体的活动,不仅营造了尊老敬老的浓厚氛围,更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精彩与欢乐。

“爱心义剪”摊位前,理发师志愿者手法娴熟,剪完头发的老人看着镜子里清爽的发型,脸上露出满意笑容;“银龄同乐”趣味互动区最是热闹,套圈、投壶游戏前老人们轮番上阵,兑奖时刻,大家拿着毛巾、肥皂等小礼品,笑声不断。“幸福晚晴”康养服务区内,万和医院、颐和康养公司的志愿者则提供养老咨询、睡眠障碍及老年病解答服务,现场开展推拿、艾灸,还为老人进行心电图检查,用贴心服务呵护老人身心健康。



温情慰问环节同样暖意十足。针对10户高龄、独居或生活困难老人,活动采取“分类关怀”模式:身体尚健的老人自行来到社区,活动负责人专门组织座谈慰问,与老人们拉家常、听需求,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老人们现场领取了棉被、大米等实用慰问品,捧着物资的手满是暖意。而对于行动不便、年龄较大的老人,市、区志愿者则带队上门,带着慰问品走进老人家中,与老人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仔细查看居住环境,叮嘱他们注意冬季保暖和用电安全,一句句关切的话语,让老人们十分感动。

“谢谢你们特意跑一趟,给我送来这么好的棉被和大米,社区总是惦记着我们这些老人,这个重阳节过得我心里暖烘烘的。”83岁的师桂琼激动地说。

“我们希望通过‘集中服务+精准慰问’的方式,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也期待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尊老敬老的队伍中,让尊老敬老的新风尚在我们身边代代相传!”思茅区共青团团委书记董侑鹃说道。
重阳佳节,暖意融融。这场充满温度的敬老活动,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也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实践中不断传承发扬。
“重阳送健康 关爱暖夕阳”社区义诊活动 把健康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在鼎城国际小区物业中心,思茅区人民医院联合思茅街道卫生院开展了以“重阳送健康,关爱暖夕阳”为主题的社区义诊活动。活动聚焦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将专业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既解决了部分老人“看病难、咨询难”的困扰,也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义诊现场秩序井然,各功能区域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处处洋溢着温暖贴心的氛围。登记咨询区前,工作人员耐心引导居民签到,为每位参与者发放义诊序号和健康宣传册,细致告知后续检查流程;基础检查区里,护士们熟练地为老人测量血压、检测血糖,一边操作一边叮嘱“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盐少糖”“空腹血糖正常,记得按时吃饭”;专科诊疗区中,心血管内科、卒中咨询、消化内科的5名医生坐诊接诊,面对老人提出的高血压、糖尿病、眼耳鼻喉不适等问题,逐一细致问诊,结合既往病历给出专业诊疗建议,耳鼻喉科医生还为有需求的老人进行现场检查;仪器检查区则有序开展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


“为积极实践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2025年重阳节来临之际,思茅区人民医院联合思茅街道卫生院开展重阳送健康,关爱暖夕阳的义诊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我院的医疗专业优势,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特别是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助力健康社区建设。”思茅区人民医院紧密医共体办公室主任罗忠贤说。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了免费、便捷的医疗服务,帮助大家早发现、早预防老年高发疾病,提升健康管理意识,更搭建了医院与居民沟通的桥梁,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下一步,思茅区人民医院将持续总结活动经验,整理居民反馈与影像资料,通过医院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并对义诊中发现有明确就医需求的患者做好随访,推动健康服务从“单次义诊”向“长效管理”延伸,为建设“健康社区”贡献更多力量。(李佳佳 王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