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师竞赛决赛圆满收官
10月23日晚,随着比赛成绩的最终揭晓,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师竞赛决赛在思茅区南屏镇“美丽星村·有风咖谷”圆满收官。掌声在赛场响起,献给获奖者的荣耀,更献给所有参赛选手展现出的精湛技艺与专注匠心。

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来自全省的16支代表队、43名优秀选手,经过三天激烈角逐。最终,普洱市总工会代表队的李肖萦以91.57分斩获此次竞赛的一等奖;昆明市总工会代表队的陈润、高珣分获二等奖;普洱市总工会代表队的李国辉、罗有明及西双版纳州总工会代表队的杨洁分获三等奖。竞赛还颁发了15个优胜奖和6个优秀组织奖。

普洱市总工会代表队的李肖萦斩获竞赛一等奖。(右一)

昆明市总工会代表队的陈润、高珣分获二等奖。(右一、右二)

普洱市总工会代表队的李国辉、罗有明及西双版纳州总工会代表队的杨洁分获三等奖。(右一、右二、右三)
大赛的收官,不仅标志着技能比拼的圆满结束,更为我们观察云南咖啡产业提供了绝佳视角。在思茅区,我们看到“以赛促产、以赛育才”的机制正如何为产业锻造未来,注入蓬勃活力。
以赛促技:三大赛项彰显专业与创意
本次竞赛由云南省总工会牵头,联合云南省人社厅、云南省科技厅等多个部门主办,普洱市及思茅区相关单位承办。竞赛分为咖啡豆烘焙、融合咖啡、咖啡冲煮三大实操板块,并辅以理论考试,全面检验选手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咖啡豆烘焙赛区,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在高温下爆裂的焦香。选手们需要在60分钟内,使用指定的电热烘焙机,对组委会提供的3款云南产区咖啡生豆进行自选拼配和烘焙。他们神情专注,不时观察着烘焙机的温度曲线,记录着每一秒的数据变化。

咖啡豆烘焙赛。
丽江市总工会代表队的参赛选手刘家乐说:“烘焙是赋予咖啡豆灵魂的过程。这次比赛提供的都是云南本土优质豆,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精准控制,把云南咖啡独特的花果香、醇厚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呈现给评委。烘焙拼配豆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比赛的这一环节充满了挑战,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融合咖啡赛场则充满了创意与艺术的碰撞。选手们需要在10分钟内,使用指定的云南精品咖啡豆和牛奶,制作出2杯完美的牛奶咖啡和2杯极具创意的特调饮品。这里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对云南风物理解深度的比拼。

融合咖啡赛。

参赛选手制作的融合咖啡。
“对我们来说,融合咖啡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较量,更是一次对云南本土风物理解深度的比拼。这次我选择的搭配是生姜和艾草,这两种食材都来自我们云南的土地,也承载着民间应对季节变化的智慧。最近雨季刚过,天气转凉,湿度还比较大,我就想用一杯既温暖又祛湿的咖啡,把这份来自土地的关怀传递出去,温暖每一位评委的身与心。”昆明市总工会代表队的参赛选手李林灿表示。
咖啡冲煮赛项则更显宁静与禅意。选手们选用大赛指定的云南单品豆,在10分钟内完成3壶咖啡的独立冲煮,并伴随展演向评委阐述自己的冲煮理念。

咖啡冲煮赛。
曲靖市总工会代表队的参赛选手陈朝金说:“冲煮看似简单,实则是对咖啡师理解力、稳定性和表达力的综合考验。每一次注水都是一次与咖啡豆的对话,我们要把这片土地孕育的风味,最真诚地传递给品尝者。”
以赛兴产:产业根基支撑赛事高度
高规格的省级大赛落地思茅,其背后是当地咖啡产业多年耕耘积累的硬实力。普洱不仅是普洱茶的故乡,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之都”。全市22万咖农收入5年内实现近3倍增长,精深加工率5年提高6倍多。在这里,咖啡是时尚的“生活味”。400余家咖啡馆、30家咖啡庄园和主题街区、咖啡夜市,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思茅区作为中国咖啡产业的核心腹地,是全国最大的县区级咖啡种植产区,承载着推动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目前,全区咖啡种植面积达23.25万亩,2024—2025年采季咖啡带壳豆产量3.36万吨、农业产值14.77亿元,拥有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5户、规上企业20户,以及爱伲咖啡庄园、小凹子咖啡庄园2个省级精品咖啡庄园;咖啡生豆精品率达30.6%、精深加工率63.4%,正朝着“世界精品咖啡种植基地、全国咖啡精深加工中心、咖啡交易中心、咖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培训交流中心”的“一基地四中心”目标稳步迈进,咖啡已成为这片土地赋能乡村振兴、链接国内外市场的“红果金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的竞赛内容设计,紧密对接云南咖啡产业提升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的“两精”发展目标。例如,“咖啡豆烘焙”项目直接考察选手对云南豆拼配和烘焙计划的掌控能力;“融合咖啡”项目则鼓励选手运用本土食材进行风味创新,拓展云南咖啡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
“本次竞赛严格参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技师标准设定,全面检验选手在咖啡加工、制作、出品及服务全流程的综合能力。竞赛亮点在于以‘云南特色’为核心创作方向,鼓励选手充分运用云南本土食材、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创作出一杯具有鲜明云南印记的创意咖啡。竞赛中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无论是在烘焙环节对云南咖啡豆潜力的深度挖掘,还是在创意表达中对云南自然风土与人文元素的全新诠释,都展现出新生代咖啡从业者日益精进的专业素养与蓬勃的创新活力。”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咖啡师竞赛决赛裁判长龚捷表示,作为全球重要咖啡产区,云南在天时地利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为咖啡师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平台,但咖啡师的综合素质仍需加强培养,以弥补产业链中的短板。
以赛育才:匠心力量驱动行业未来
技能竞赛是检验人才培养成果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催化剂。近年来,思茅区着力打造“普洱咖啡师”劳务品牌,通过标准化培训、资格认证和宣传推广,让“普洱咖啡师”成为品质和专业的代名词。这不仅提升了本地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更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积极承办和鼓励参与各类咖啡技能竞赛,是思茅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关键一环,通过竞赛这个“高压”平台,快速检验和提升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开阔其视野。
“本次大赛是工会服务职工、提升技能素质的重要平台,比赛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咖啡师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活力,更弘扬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搭建一个‘以赛促学、以赛促技、以赛育才’的平台,这不仅能直接提升一线咖啡师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荣誉感,更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投身咖啡行业,为普洱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思茅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罗燕表示。
对于参赛选手而言,这次比赛则是一次深度的产业交流。
一等奖获得者、来自普洱市总工会代表队的李肖萦说:“此类综合性比赛相较于单项赛事,更能促进咖啡师的全面发展。通过比赛,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烘焙、冲煮等多项技能,并加强品鉴能力,这是调整烘焙方案、拼配方式和食材搭配的基础。作为普洱咖啡师,我们身处产区,具有近距离了解产地的优势,但也需要积极走向市场,搭建产区与需求之间的桥梁。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与选手和评委的交流、经验的积累,都能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重要启发。”
“思茅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浓厚的产业氛围。来这里不只是比赛,更是学习和开阔眼界。与各地高手交流,让我对云南咖啡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云投集团工会代表队的参赛选手邵云雁表示。
技能为笔,匠心为墨。在这场金秋的咖啡盛宴中,我们看到了每一位从业者对品质的坚守与对创新的追求,看到了从政府到行业组织、从企业到个体从业者协同发力产业发展的决心。当每一粒咖啡豆都被倾注匠心,当每一位咖啡人都能成就梦想,飘香世界的“云南咖啡”名片必将更加璀璨,中国咖啡产业的云南篇章,也必将在思茅这片深耕的沃土上,谱写出更加馥郁芬芳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