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旅行与阅读撞个满怀 在书香与木刻之间 触摸普洱思茅的文化肌理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容器,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深化阅读、涵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与美学的交汇。近日,云南省首批64个旅居图书馆名单公布,普洱市4个阅读服务点被列入其中。以“阅读+非遗”推动书香与地域特色融合的思茅区老爪箐旅居图书馆正逐渐成为思茅区文旅融合的生动符号,以“图书馆+旅居”模式突破公共文化服务边界,让阅读从城市延伸至旅途各处,用文字串联自然、历史与现代。
秋日的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进位于思茅区思茅街道三家村社区的老爪箐旅居图书馆。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柔和的灯光洒在书页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读者们围坐在一起,或轻声交流读书心得,或沉浸于书本的世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窗外的鸟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与人文交响曲,让人不禁放慢脚步,沉浸在这浓郁的书香氛围中。
“老爪箐这里自然环境很好,我就住在附近,平时有空的时候喜欢来这边看看书,放松心情。”来自河北的旅居者高天赐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书籍,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这里环境很好,能够静下心研读一些关于普洱咖啡、普洱茶的书籍,感受普洱的‘慢生活’,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老爪箐旅居图书馆是思茅区图书馆打造的“思图伴旅途”阅读品牌的延伸服务空间,也是与老爪箐居民小组合作打造的研学主题阅读空间,整个空间660平方米,有图书角、培训教室、茶室、创意空间。现有藏书2000余册,主要涵盖茶叶、咖啡、文学等多类别图书。该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嵌入研学旅居场景,寒暑假推出非遗手作体验、名家讲座、研学打卡等特色活动,增强文化服务的体验感与参与度。通过资源下沉、服务升级,为青少年研学、旅居人群营造“思图伴旅途”的优质环境,同时惠及当地居民和游客,实现“文旅互促、主客共享”。
“我们打造旅居图书馆的初衷就是让公共文化服务流动起来,填补游客在旅行中的阅读与文化需求空白。”思茅区图书馆馆长陶运敏介绍道,“旅居图书馆的建成,不仅让游客在异地旅行时获取当地的文化信息,享受安静的阅读时光,也让公共图书馆拓展了服务边界,以文化服务为纽带,串联旅游与文化资源,为城市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离图书馆不到100米的暮野美学空间里,旅居者们正沉浸于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绝版木刻的独特魅力之中。这里环境清幽,四周绿树成荫,古朴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中的一处艺术秘境。屋内的墙上挂满了精美的绝版木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普洱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
“没想到在老爪箐不仅能阅读到各类书籍,还能体验到绝版木刻,深入了解普洱文化。”来自丽江的旅居者汤秀红一边小心翼翼地在木板上刻着图案,一边兴奋地说,“这里真的是一个宝藏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普洱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是太棒了!”
“我们将茶叶、咖啡与绝版木刻三者结合,营造一种普洱式的慢生活,满足游、食、玩,体验研学式的集合体的休闲方式,打造乡野文化旅游平台。”老爪箐暮野美学空间负责人梁春夏耐心地指导着前来体验的朋友们,“通过一刻一印的过程,大家不仅可以了解到我们普洱本地的一些民族文化,还能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带走一份独特的普洱记忆。”
思茅区老爪箐旅居图书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推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建设工作要求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旅行因阅读而深刻,普洱思茅的云影山光,真正住进了旅居者的灵魂深处。老爪箐旅居图书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游客们的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场文化探索之旅,在老爪箐的山水间以文字触摸普洱思茅的文化肌理,让“有一种叫普洱的生活”更加可感、可触、可回味。(艾奕含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