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在草木间,茶香飘千年。两年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两年光影过,景迈的声音愈发清亮,让我们并肩而坐,听山风翻动古茶林的叶,也听新老景迈山人把岁月慢慢讲。
景迈山上各族群众谨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的古训,积极投身封山育林,恢复茶园防护森林带,悉心呵护古茶林天然遮阴林,让原生态系统得到最大程度保护。构建起“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生产活动在茶林外”的智慧型山地人居环境,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理念传承千年,延续至今。
如今,景迈山搭建起国家到省、市、县、镇村的五级联动体系,建成监测预警体系与遗产地、行政村、自然村三级阐释展示体系,实行管理机构与属地政府合署机制,形成监督、处置、保护的闭环流程。同时,完善法规保障,编制多部规划规范,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监测档案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分析、评估、预警和处置一体化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风险可控、生态可持续。
在社区群众参与下,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组建茶树管护队,培养非遗传承人、讲解员及推介官,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管模式。申遗成功两年来,成效显著,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实践因生态治理成效突出,入选世界遗产贡献可持续发展目标“环境与韧性”优秀案例。
普洱市统筹推进“普洱景迈山茶”品牌建设三年行动,以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路径,提升品牌综合效应。按照“三统一两规范”原则,通过“十定”措施,落实“六化式”管理模式,助力景迈山茶产业影响力与知名度提升。目前,1.78万亩、超百万株古茶树的清点工作有序开展,“身份档案”建立及“一株一码”可追溯管理同步推进,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王晓洁
策划:李赟静 赵家琦
记者:杨子双 王琳 杨吉娟 周鑫
设计:余思婷 蔡陈晨
联合制作:澜沧县委宣传部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