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看发展丨西盟:500亩花椒成熟 映红群众好日子
七月的西盟县中课镇嘎娄村,漫山的花椒红透了枝头,一串串饱满的果实把山野晕染得鲜亮动人。田埂地头间,乡亲们挎着竹篮忙着来回穿梭,指尖起落间满是收获的欢喜,处处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我家地里种了不少作物,现在就是花椒的收入最好。去年光靠它就挣了近一万块,所以今年我们又加种了7亩。”嘎娄村五组村民叶松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笑着说。在她身后,家人们也在分工协作,他们的指尖熟练地避过枝刺、摘下红果,不到半小时,每个人的箩筐都装了半满,这几双摘了二十多年花椒的手,早就练得“熟门熟路”。
“我们2000年开始跟着村上种花椒,熬了3年生长期才挂果,之后的收入就一年比一年更多了。”叶松说。从“靠山采野”到“田间种富”,嘎娄村的花椒路走了二十多年。
早年时候,嘎娄村里的花椒是野生的,因色红粒大、肉厚味浓成了周边餐饮店的“香饽饽”,但野生花椒资源有限,每年能采的量太少,常常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村两委抓住机会带大家试种,反复摸索培育出野生花椒苗,这才有了如今500亩漫山的花椒树。
嘎娄的花椒成了“致富果”,卖法也随村民的心意而定。“有的人摘了鲜花椒直接送,有人先拿回家晒干了再卖出去。”据嘎娄村党总支副书记岩板说,干花椒单价能比青花椒高出5倍左右,顾客则按需求进行选择。
勐梭镇他朗村的佤味店主娜朋就是“老主顾”。“我们店里做佤味是少不了花椒的,嘎娄花椒味道正宗、价格也合适,每年一结果,我就去找我的‘老卖家’预订。”她几乎年年都买青花椒回去自己晒干保存,一次就够用个把月,是嘎娄村花椒多年的“忠实粉丝”。
不只花椒种植,嘎娄村的增收道路也一直在越走越宽。“核桃树下种花椒,花椒树下种魔芋”这套村两委摸索出的套种模式,让嘎娄的成片土地“上下都能生金”。近年来,村里顺着“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把当地自然资源变成优势,渐渐发展起核桃、刺竹、魔芋等特色产业,花椒正是其中的“主力军”。
“我们村现在有160户左右的人,将近有800多人都在种花椒。只要能增加百姓收入的,我们都会去尝试,也都会尽力去动员百姓参与进来,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产业都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嘎娄村党总支副书记岩板自信满满地说道。
嘎娄村的花椒红,是西盟县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盟县沿着“产业振兴”的路子,在致富带头人带领下,西盟县不仅把花椒、米荞、百香果等特色产业越做越强,还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接下来,西盟县会继续把产业根基扎得更牢,让更多像嘎娄村这样的村寨,日子过得像枝头的花椒一样,红火又饱满。(陈龙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