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宁洱:8000亩“黑”样本 夯实稳粮增效基础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 15:39:00  来源: 宁洱发布

  原标题:【乡村振兴】宁洱:8000亩“黑”样本 夯实稳粮增效基础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宁洱县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双重目标,自2021年起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特色黑花生种植。如今,这颗饱满黝黑的“金豆豆”已在宁洱大地落地生根,8000余亩种植规模带动产值突破4000万元,走出一条“稳粮增效、特色兴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片
德安乡黑花生种植基地 杨媚 摄 

  德安乡文化村脚,成片的黑花生基地于沿河一岸绵延铺展。村民们三五成组,忙着刨挖、抖土、剔拣,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剥开花生壳,深紫黝黑的果仁在外力的作用下渗出饱满浆液,入口咀嚼,清香鲜甜的汁液瞬间充盈口腔。“你看这花生结的果,一串能有三四粒,个头大、颜色正。”村民赵兴康捧着刚采收的黑花生笑开了花,“种了几年黑花生,价格比传统花生高出不少,今年的产量总体还不错。”

图片
黑花生丰收 张亚 摄 
图片
黑花生丰收 张亚 摄
图片
梅子镇种植户采收的黑花生 王莲 摄
图片
剥开的新鲜黑花生 周维艳 摄

  作为宁洱县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产品,黑花生凭借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据了解,以晒干的产量计算,亩产可达240公斤,每公斤售价约30元,单季亩产值达5000至6000元,远超传统花生收益。在德安乡,830余亩黑花生中仅文化村就种植400余亩,3月播种、7月采收的短周期种植模式,让村民快速见到收益。

  “今年前期干旱导致虫害增多,后期雨水集中又引发病害,多亏技术员及时指导。”赵兴康口中的“及时指导”,正是宁洱县为保障种植成效打出的“技术牌”。德安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曦介绍,乡里组建技术团队全程跟踪,从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技巧,手把手为种植户“把脉开方”,确保丰收不打折。进入采收期后,当地还主动对接企业搭建销售平台,让黑花生以最优价格直达市场。

图片
农业技术人员到黑花生种植地了解收成 周维艳 摄

  今年是全县自2021年推广以来大范围种植黑花生的一年,除了德安乡,宁洱镇、德化镇、梅子镇、勐先镇、黎明乡等地均有种植。在梅子镇民乐村新寨组,新鲜黑花生刚进入采收期就被预订一空,“订单式”销售为村民节省了往返市场的时间成本,让“丰产”直接变“丰收”。通过几年来探索实践,现在总面积达8000余亩,预计产值4000万元以上,进一步助力粮食增产、经济增效,为粮油类作物生产提供了示范“样本”。

图片
新鲜黑花生 张亚 摄
图片
德安乡黑花生地 张亚 摄

  产业要可持续,技术和模式是关键。宁洱县创新推行“粮经轮作”模式,在黑花生采收后,依托把边江、小黑江等河谷热区资源,因地制宜推广油菜、无筋豆、西葫芦等经济作物种植。“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花生+冬作物’轮作,一亩地能多收一季收益。”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业股负责人罗刚介绍,2025年全县油料作物种植达1.45万亩,“稳粮+增收”双目标同步实现。

图片
德安乡黑花生种植基地 杨媚 摄 

  从试验推广到规模种植,从技术护航到产销衔接,宁洱黑花生的“进阶之路”,正是当地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宁洱县将持续强化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让这颗“黑珍珠”继续串起产业链、连接致富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杨媚 周维艳 张亚 李执 王莲)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