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防灾减灾丨西盟:汛期坚守一线 全力筑牢“安全堤”
随着汛期的到来,西盟县迎来了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多条农村公路频频告急,边坡坍塌、山体落石等地质灾害接连发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西盟县交通应急抢险队迅速响应,夜以继日地坚守在一线,全力保障县、乡、村道路网的安全畅通。
在省道S339南新公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抢险保通战斗悄然打响。应急抢险队队员们冒着大雨,迅速赶到塌方路段,投入到紧张的抢通工作中。他们挥舞着铁锹,清理着坍塌的土方和倒伏的树木,争分夺秒地抢通道路。这样的场景,在汛期的西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汛期就是命令,保通就是责任。”西盟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军坚定地说。入汛以来,县交通运输局严格落实“1262”机制,组织力量深入一线,对全县道路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塌方路段第一时间开展应急抢通作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查县乡村道915.338公里,出动巡查车辆21余台次、巡查人员52余人次,已投入抢险人工40人次、机械设备23台班,累计投入资金约22万元,清理坍塌土方4432立方米、清理倒伏树木4处、疏通水沟180米、疏通涵洞2道,对出现险情的17个路段加强了警示措施,共放置锥形桶45个、警示灯2个、牵拉彩带1170米,抢通国省干线9条次、农村公路26条次。排查隐患点28处,新增设立警示标志12处。
在抢险保通的同时,西盟县还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持续优化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响应迅速、处置高效。执法大队紧盯气象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任务。并组织力量定期对辖区内易积水路段、临水临崖、急弯陡坡、桥梁涵洞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
“我们与养护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险情。”普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西盟大队队长陈丽表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西盟与公路养护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开展排险加固和障碍清除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在西盟县,不仅有交通应急抢险队伍的辛勤付出,还有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今年上半年,与6个村民合作社及10人签订日常养护协议,通过“合作社+个人”的模式,带动公路沿线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此外,还计划实施多个养护工程项目,包括省道及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汛情就是号角,责任重于泰山。西盟县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防汛保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军表示,“我们将持续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持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优化完善应急预案,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下一步,西盟县将持续完善“1262”防汛机制,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优化应急预案体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密切跟踪气象动态与汛情走势;并持续深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优化应急预案体系,以更扎实的举措、更高效的行动筑牢道路安全防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李毅 牛彩菲 李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