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景东县秉持生态、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蚕桑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谋划与辐射引领,让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走进文井镇清凉村施家小组种桑养蚕基地,桑叶的清新与泥土的芬芳交织成乡村特有的气息。田间,村民们忙着采摘鲜嫩的桑叶;蚕房里,养殖大户李子华夫妻俩正用鸡毛小心翼翼地将幼蚕从防干纸上移到蚕簸中。“我家经济来源主要靠养蚕,去年种了20亩桑园,总共养了5批蚕,共35张,收入在8万元左右,今年又扩建了5亩桑园,预计养50张,收入预计在12万元左右。”李子华笑着说。
在清凉村,像李子华这样靠蚕桑产业增收的农户不在少数,蚕桑产业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清凉村党总支书记常春介绍,清凉村蚕桑种植面积约360亩,主要集中在施家小组,20多户养蚕户,全村养蚕产值大约200余万元。
文井镇的成功实践仅是缩影,据了解,2025年景东县蚕桑种植面积3.5万亩,预计全年产量超3500吨。其中,春茧收购完成682吨,农业产值4637.6万元;截至7月10日,夏茧已收购712吨,收购价格60—62元/公斤,夏茧收购计划于7月15日完成。
从零散养殖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景东县以蚕桑产业为纽带,串联起种桑、养蚕、收茧、加工全产业链。全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景东正以蚕桑产业为笔,书写着富民强县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云南网通讯员 周延 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