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思茅区:传统与创新共舞 绘就有机茶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 17:17:13  来源: 茶城思茅

  原标题:一线看发展丨思茅区:传统与创新共舞 绘就有机茶发展新画卷

  今年一季度,云南省茶叶产量达4.01万吨,同比增长5.0%,迎来良好开局。在普洱茶的核心产区普洱市思茅区,一场关于有机茶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老牌企业与新式茶企并肩同行,传统制茶工艺与智能化设备相互交融,共同勾勒出思茅有机茶产业的蓬勃图景。

  三家村茶厂茶叶基地。

  在普洱市思茅区思茅街道架龙山深处,隐匿着一家普洱市老牌企业:三家村茶厂。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时光的长河中沉淀着深厚的制茶底蕴,该茶厂以人工制茶为主、设备制茶为辅的模式坚守着传统工艺的精髓。

  三家村茶厂60余年树龄的茶树。

  在位于三家村茶厂后山的茶园中,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采茶工人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动作娴熟地采摘着今年最后一茬春茶。在采茶环节,工人们严格遵循“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以“轻捻慢提”的手法逐枝摘取鲜叶。当前采收的春茶经加工后,将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晒青红茶。

  踏入茶厂,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在人工制茶车间,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杀青工序。老师傅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敏锐的手感,灵活地翻炒着锅中的鲜叶,动作娴熟而富有节奏,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均匀受热,恰到好处地散发水分,激发出茶叶的独特香气。

  三家村茶厂厂长张春国表示:“三家村茶厂现有茶园面积1500亩,坚定走有机茶发展道路。此外,我们一直坚信,传统的人工制茶工艺蕴含着机器无法替代的匠心和温度。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翻炒、揉捻,都是人与茶叶之间的对话,是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虽然人工制茶效率相对较低,但却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和营养成分,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因。”

  在设备制茶车间,先进的制茶设备有序运转。从鲜叶揉捻、干燥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现代化设备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张春国介绍说:“我们引入这些设备,是为了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设备制茶可以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工人从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茶叶品质的把控上。”

  人工锄草。

  除此之外,该茶厂严格遵循有机茶的种植标准,从源头抓起,与周边茶农紧密合作,确保茶园不使用化肥、农药和生长调节剂。茶厂定期组织茶农进行有机种植培训,传授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技术和方法,如利用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手段防治害虫,通过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等方式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近年来,思茅区严格落实《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 “人工除草+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推广至每一片茶园。三家村茶厂的茶农李春花对此深有感触:“虽然人工除草耗时耗力,但茶叶品质好,卖得起价,市场销量也好。”

  茶农采摘鲜叶。

  “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走有机茶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有机茶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基地管理上,我们先后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三产融合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等项目,统一采购发放了有机肥近4万吨、绿肥种子11吨,安装黄篮板120万张、太阳能杀虫灯2200余台,发放除草机修剪机等450余台,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16万亩。”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正兰介绍说。

  茶叶长势正好。

  与三家村茶厂的传统与创新融合不同,位于思茅区木乃河工业园区的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则代表着思茅有机茶产业的新势力,以智能化设备制茶为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有机茶产业的现代化风貌。

  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年产2000吨有机茶精深加工厂于2024年正式投产,总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总投资1.07亿元,是集加工、仓储、展示于一体的柔性化多功能现代化有机茶精深加工示范标杆工厂。工厂按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理念,引进先进精制设备,升级改造仓库、精制车间、成品加工车间及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生产线采用智能化数字电控系统、离地立式仓储货架,有效保障茶叶后期的仓储转化,是一个集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一体的现代化数控茶叶加工生产车间。

  白茶自动化生产线。

  走进该公司茶叶生产车间,仿佛置身于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工厂。在茶叶精深加工环节,一系列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行。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有机茶生产体系。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追溯。每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都有详细的数据记录,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对产品全流程进行精准溯源,真正做到喝得放心、安心。”

  人工剔除杂质。

  为了确保有机茶的品质,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从原料的审评、采购、检测,再到加工环节的标准化操作等,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监控和管理。公司还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机茶精深加工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政策扶持方面,思茅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有机茶种植、加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支持。在技术培训方面,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茶园和企业,为茶农和从业者提供有机种植、加工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在品牌建设方面,积极打造“思茅有机茶”公共品牌,通过参加各类茶博会、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思茅有机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茶产品包装。

  “老牌茶企承载着思茅区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传统制茶工艺,是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式茶企则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为有机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鼓励企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思茅有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杨正兰说。

  如今,思茅区的有机茶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区现有茶园面积35.3万亩,累计获绿色、有机(含转换)认证的茶园达15.63万亩 ,2025年一季度,实现干毛茶产量3782吨,同比增长8%。思茅有机茶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成为思茅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思茅有机茶园。

  有机认证只是起点,产业链增值才是核心。站在万亩茶园观景台,远处茶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在加紧施工。按照规划,未来思茅区将建成集种质资源库、精深加工园、茶文化博览馆、研学基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让消费者从一片茶叶中感受思茅生态之美、文化之韵、科技之力,让思茅有机茶香飘四海,享誉全球。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