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普洱市首个绝版木刻主题文创馆开馆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11:11:38  来源: 茶城思茅

  原标题:刻印岁月,文创新生——普洱市首个绝版木刻主题文创馆开馆

  近日,普洱民族风韵·绝版木刻文创馆在思茅区思茅街道老爪箐居民小组开馆,这也是全国首个独具普洱民族风韵的绝版木刻文创伴手礼文化创意空间。

图片
普洱民族风韵·绝版木刻文创馆开馆。

  文化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开馆当日,民族图式绝版木刻冰箱贴同步上市首发。此外,馆内还展销着明信片、咖啡、茶饼、台灯等绝版木刻文创伴手礼。文创馆以生活用品、特色物件作为载体,以绝版木刻艺术为核心,融合普洱民族元素和茶咖元素,以特色鲜明的传统民族民间图案符号审美传承为目的,以绝版木刻图像语言解析重构为表现形式,是实践绝版木刻“有限复数”价值的一种创新创作方式。

图片
民族图式绝版木刻冰箱贴。
图片
绝版木刻图样的咖啡包装。

  这些文创产品将绝版木刻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喜爱。“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具有普洱当地的特色,我非常喜欢。把普洱文化通过艺术品的形式传播出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艺术品了解普洱、认识普洱、爱上普洱。”市民刘晏江在开馆当日就迫不及待地前去采购文创产品。

图片
市民刘晏江在选购绝版木刻文创产品。

  绝版木刻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普洱乃至云南的一张独特的艺术文化名片,是中国版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性是在“独板”上边刻边印,刻印过程即“毁版”过程,也是作品图形“渐现”的过程,具有“限量复数”的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收藏价值。普洱民族风韵·绝版木刻文创馆的创立,为绝版木刻文化产业的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创馆通过整合绝版木刻的创作、展示、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绝版木刻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图片
绝版木刻。

  “绝版木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普洱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普洱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绝版木刻文创伴手礼兼具民族文化传承与绝版木刻艺术传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为收藏者和使用者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让每一次传递祝福与问候都充满艺术魅力,成为文化交流与情感沟通的全新桥梁。”云南隐逸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普洱民族风韵·绝版木刻文创馆主理人张歌表示,将继续研发更多的文创伴手礼,不断挖掘和展示绝版木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推动绝版木刻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民族风韵·绝版木刻文创馆作为普洱市首个绝版木刻主题文创馆,以在地艺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推广普洱本土民族风俗及茶咖文化、绝版木刻文化的同时也助力文化创新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的产业业态,还提升了文化内涵,使其变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文旅目的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每一版刻印,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每一幅作品,都是对未来的期许。绝版木刻,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思茅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图片
绝版木刻台灯。

  “今年是我们在老爪箐村民小组的第五年,我们用四年时间让艺术与乡村不断融合。”张歌介绍说,四年来,隐逸文旅打造的“乡野美学院落综合体”将艺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艺术写生基地吸引高校师生驻留,文创市集带动村民就业,主题实践体验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刻印时光”……通过在老爪箐村举办“隐逸杯”影像大赛、“隐逸之光”湖畔音乐会、“湖畔之夜”中秋诗颂会等社会公益活动,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2023年,该项目获评“普洱城市新型文化空间”,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图片
市民在普洱绝版木刻文化主题体验馆体验绝版木刻的制作过程。

  “我们将继续打造更多兼具艺术文化厚度与体验深度的艺术文化产品,使游客在体验文化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质朴与真实。同时,我们将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旅游中贡献力量,让乡旅成为连接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歌表示。

图片
老爪箐居民小组文化宣传栏。

  普洱绝版木刻文化主题体验馆、文创馆等相继在普洱老爪箐居民小组创立,使乡村从传统的农业社区变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文旅目的地。近年来,老爪箐居民小组坚持“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理念,制定实施了“12345”党建工作模式,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提升,绿美村庄建设和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盘活村组闲置资产资源,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创业村落综合体,探索形成了“党建+文旅+研学+创业”的发展模式。如今的老爪箐,乡村咖啡馆、茶文化空间、特色民宿、研学基地、音乐空间等不同形式的村落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传统的乡土村庄也由此变身成一个崭新的创业村落。

  “未来,我们将吸引更多的村民参与民宿、咖啡屋、农家乐等业态的运营发展,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一起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大家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老爪箐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王霞谈到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陶俊蓉 鲁海杨)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