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探索出一条乡村善治之路,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样本,乡村各地到处呈现新气象,用“共治共享”的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走进景东县漫湾镇温竹村慢壮小组,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家家户户门前道路干净整洁,核桃林掩映下的村庄,显得格外清爽宜居。村民刘秀兰正提着分类好的废品走向村口的垃圾废品收购点,自从村庄成立了统一的垃圾回收点,她家的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洁,院子里的小花园里,各种鲜花开得正艳。过去,农村垃圾处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的难题,随意丢弃、焚烧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既影响村容村貌,又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然而,在温竹村慢壮小组,这一现象已悄然改变,这一变化得益于当地推行的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如今垃圾分类不仅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新风尚”,让农村环境的“面子”和村民生活质量的“里子”双双提升。村民刘秀兰说:“自从有了垃圾回收点,各家各户家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花花草草都栽得很漂亮,大家看着舒心,我们住着也舒服。”
垃圾分类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村民的广泛参与,温竹村充分发挥村民小组长的带头作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通过“共治共享”模式,垃圾分类从最初的“新事物”逐渐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的好习惯。
漫湾镇温竹村慢壮村民小组组长敖德昌介绍:“我们成立了垃圾废品收购站,有专人定点每个星期的星期六来这里收购废品,老百姓素质提高、意识提高、幸福指数提高,现在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美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意识也越来越强,家庭也和美了,邻里也团结了,社会也和谐了。”
如今,在温竹村,垃圾分类已形成“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垃圾分类实践展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智慧。环境改善后,慢壮小组趁热打铁,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打造“小花园”“小菜园”,通过“积分制”奖励积极参与的农户,树立榜样效应,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治理靠大家”的理念,共同维护美丽家园。
漫湾镇党委副书记白志鹏介绍:“漫湾镇自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以来,积极打造了以温竹村慢壮小组为重点的示范点,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提升等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在乡村形成了人人增积分,户户比文明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漫湾镇将以点带面,以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全面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精神风貌,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有效。”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是当下景东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当文明新风持续拂过这片热土,乡村在基层治理中实现美丽蝶变,景东正在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云南网通讯员 周延 李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