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西盟县谱写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09:18:00  来源: 云南网

  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不断夯实茶产业基础,完善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从“吃饭靠天”到“品牌出山”,西盟茶产业走出了一条从原始散种到集约经营、从粗加工到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下,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商烟街的茶园里热闹非凡。“以前自己种茶,产量上不去,销路也难找,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茶农娜儿一边采摘一边说。在过去,当地茶农各自为战,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在市场上也缺乏话语权,茶叶产量低、销售难是茶农普遍面临的困难。如何走出困境?商烟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带来了希望。

  “小散弱的局面必须打破,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商烟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扎戈介绍,合作社成立后,实行统一管理标准,从茶树的种植、管理到采摘,都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流程。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来为茶农提供培训,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同时,合作社还统一收购茶农的茶叶,让茶农们不再为销路发愁。“现在按照合作社的标准种茶,茶叶质量好了,不愁卖不出去。我家种植的10亩茶地每年能有16000元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娜儿高兴地说。

  商烟街是西盟县以合作社带动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建成茶叶初制所67家,其中专业合作社29家,标准化初制所24家,合作社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破了“小散弱”的困局,2024年全县茶园覆盖7个乡(镇),8238户茶农,31484人,农业产值达1.82亿元。

  在打破茶产业“小散弱”困局后,西盟县开始在提升茶叶品质方面发力,从2014年开始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并同步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工作。“生态茶园采用自然农法,杜绝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让茶树在自然的环境中生长。”西盟莫窝茶厂负责人挪富盛介绍,莫窝茶厂目前已取得中国、美国、欧盟的从种植到加工出售全链条有机认证。“这意味着我们的茶叶可以进入国际市场,为茶农们带来更多的收益。”

  截至2024年,西盟县茶园面积达5.34万亩,累计种植覆荫树111万株,全县累计取得有机认证证书(含有机转换认证证书)的企业有23家,认证面积19593亩(含有机转换认证面积);累计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企业2家,认证面积2922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2.1%,茶园多样性复合生态系统基本形成,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生态茶园建设为西盟茶贴上了“绿色金名片”,品牌化则真正打响了这张名片。通过“小众走高端,大众推有机”的品牌战略,西盟县已研发20余种有机系列产品,覆盖红茶、绿茶、白茶等多品类。2024年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9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461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46亿元,品牌附加值显著提升。此外,成功引进澜沧古茶、祖祥高山茶园等龙头企业,建成首个自动化茶叶加工流水线,进一步拓宽了市场渠道。

  从机关干部肩挑茶籽的创业年代,到有机认证品牌化发展的生态茶园时代,西盟茶产业用60年走出特色发展之路——5.3万亩茶园贡献出5.93亿元综合产值,更带动了8238户31484人增收致富。这片浸润着佤山文化的绿叶,正书写着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下一步,西盟县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化茶产业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效益。让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真正成为佤山人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让这片‘绿叶子’成为富民‘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价值、实现生态富民。”西盟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农艺师王耘斌说。

  云南网记者 高玥 胡梅君 通讯员 刁弘智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