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西部协作】宁洱农货“飞”入国际市场
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山货逆袭”故事正在精彩上演。在沪滇协作的大背景下,上海援滇干部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为目标,化身“超级买手”,让宁洱的普洱茶、咖啡、腊味等农货,搭乘“消费帮扶快车”成功走进上海市民的餐桌,更漂洋过海,征服了俄罗斯、加拿大等国际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普洱茗上品茶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为省外客户打包发货。随着普洱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持续攀升,该企业的茶产品愈发受到省外客户的关注与青睐。去年,在援滇干部的积极牵线与推荐下,企业先后参加了第六届上海长三角文博会展销以及其他地区举办的国际性展销活动。这一系列的参展活动成效显著,茶产品顺利进入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深受海外爱茶人士的青睐。
“在展示产品时,我们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推广中,这样既展现了文化自信,也让我们对产品更有信心。同时现场为他们冲泡品尝。”普洱茗上品茶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晓会介绍。
为了搭建起高效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完善产销对接供应链,援滇干部深入调研当地农产品的种类、产量以及销售渠道,精准设计并优化供应链流程。这一举措为咖啡、茶叶、香肠、腊肉等农产品企业创造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帮助农货企业主建立并扩大了“朋友圈”,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开展对外交易。“我们从上海参展回来后,陆陆续续接到了10多万元的订单。”宁洱磨黑哈尼贰瓦香肠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燕兴奋地说,有了这些平台,我们的产品销量上去了,名声也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我们云南的土特产。
上海强丰集团云南普洱丰用食品有限公司是上海援滇干部较早引入宁洱建厂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依托当地“黑毛猪”特色养殖优势,生产新鲜肉制品并输送到上海市场,实现了稳步发展。同时,企业与当地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秉持援滇惠沪理念,形成了“上海优势+云南资源”的双向循环模式。自投产以来,企业平均每天吸纳20多名当地务工人员就业,开发出20多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食品品类。2024年,企业向上海地区输送产品的消费金额累计突破1700万元。去年底,企业加大投资建立养殖场,目前存栏量已达上千头,拥有生猪屠宰、酱卤熟食、腊味生食三大产线。通过稳定生产链和丰富产品种类,企业以更实惠的价格为上海市民提供优质食材。
“我们预计今年要生产万头黑毛猪,当地的原料生猪会源源不断地收进来,屠宰后通过自己的物流冷链系统安全无害地运到上海。”云南普洱丰用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叶建红表示,这样的互相帮扶,让上海市民能吃上放心又实惠的食材,我们企业也能获得收益。
2024年,援滇干部通过搭建数据平台或对接服务,成功引入东部地区销售的农产品金额高达7.1亿元,其中销往上海地区9000余万元,其他东部地区6亿余元。这些农产品不仅有宁洱的特色产品,还包括产自周边思茅园区的咖啡和茶叶等。
结合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目标,援滇干部将进一步夯实市场销售基础。一方面,组织更多农货上架电商平台,带领本土企业到东部多个地区参加展销推介;另一方面,引入更多上海企业,凭借其先进理念和技术与宁洱开展合作,壮大农业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村民增收。
援滇干部、宁洱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顾卓为表示,要持续发挥上海企业的资源优势,引入更多有实力的上海企业带动宁洱农业企业发展。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宁洱当地的优秀公司和产品。“下一步,援滇团队将携手上海市农科院、金山区农业农技站以及像金山培娜农业这样有影响力的农业合作社,为宁洱农业产业带来新种子、新设备和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宁洱当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顾卓为说。(杨媚 刘梦星 明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