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风雨兼程,六十载砥砺前行。自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60年来,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在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探索下,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难看病”,一步步发展到“能看病”,直至如今的“看好病”,这一历程,承载着无数的汗水与希望,也见证了西盟县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筑牢基层健康防线
走进新厂村卫生室,村医岩纳格朗正专注地为患者测量血压。今年,是他从医的第四十个年头。自卫校毕业后,岩纳格朗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
那时的医疗条件极为艰苦,村里没有固定的卫生室,交通也极为不便,蜿蜒崎岖的山路成了村民们就医路上的“拦路虎”。更让人忧心的是,村民们的健康意识较为淡薄,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岩纳格朗为乡亲们服务的脚步,他常常背着沉重的药箱,一步一步地挨家挨户上门为病人看病。
“那时候,我背着药箱走家串户做检查、打疫苗。要是疫苗不够了,还得自己去县医院背回来。山路崎岖,下雨天路滑,每次到家,都浑身是泥。”岩纳格朗回忆起往昔,眼中满是感慨。
在岩纳格朗的办公室旁,是一间中医理疗室。里面忙碌的医生正是他的儿子岩先纳。受父亲的影响,岩先纳在中专时选择了中医临床专业。如今,他在村卫生室工作已有10年。
“虽然我没有参与过父亲他们那个年代的医疗救治,但从他的描述中,我能深刻体会到过去的艰辛。现在条件好了这么多,我们作为基层的医疗工作者,更要把心思放在患者身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岩先纳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时光荏苒,在国家对基层医疗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西盟县各个村的医疗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0年起,西盟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实施县级医院提质达标工程,开展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
如今,5镇2乡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村卫生室旧貌换新颜,曾经破旧的小屋变成了宽敞明亮、设备齐全的医疗场所。卫生室里,病房、药物、器械一应俱全,从简单的听诊器、血压计,到先进的制氧机等基础医疗设备,以及电脑、电视、打印机等辅助设备,都为乡村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 提升就医环境品质
走进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内宽敞又舒适。诊室外,患者们安静地坐在候诊椅上,眼睛盯着叫号屏幕,等待着属于自己的就诊时刻;药房门口,人们自觉排成一列,耐心地等待领取药物。这一切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是医院多年来努力提升就医环境与秩序的成果。
“以前我们县上的医院就只有一栋小楼,空间狭小,很多科室都没有。生个病,稍微复杂点就得往大医院跑。现在可不一样啦,常见的病在这儿基本都能看,医保系统也越来越完善,自己掏的钱少了,看病成本大大降低了。”患者娜英感慨道。
在消化内科住院部,患者家属岩义章正在护士站办理出院手续,他的父亲上周因胃穿孔紧急入院,经过医护人员一周的精心治疗,如今即将康复出院。
“我们上周来,每天都能及时得到治疗,这周出院已经算快的了。要是放在以前,那就不一样了。那时候来住院,床位太少了,排队等床位的时间都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我们作为家属,心里非常无奈。但现在,整个医院环境焕然一新,床位充足,医护人员也更专业、更贴心,真的是为我们看病提供了太多便捷。”岩义章感慨地说。
回望1953年,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全县医疗用房面积仅40余平方米。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尤其是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设施条件逐年改善。一幢幢崭新的砖混结构医疗办公楼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建筑的更迭,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彻底改写了过去的落后面貌。
随着“三个一”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曾经孤零零的独栋楼,到如今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医院,医院配备了CT机、DR机、Q7彩超、生化分析仪、电子胃肠镜、呼吸机、麻醉机、血球分析仪、监护仪及心电图机等一系列先进医疗设备。这些设备如同“健康卫士”,为医生们提供了精准诊断的有力武器,更为全县人民打造了一个更加优质、安心的就医与康养环境。
医疗技术显著提升 守护百姓健康福祉
“两个小宝贝怎么又来啦,这次是哪里不舒服呀?”在县人民医院的儿科诊室里,医生娜软面带微笑,轻声询问着一对双胞胎儿童的病情。今年,是娜软在医院工作的第30个年头。
娜软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岳宋乡的村卫生室。那时的条件艰苦,但她凭借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默默耕耘。后来,工作调动让她来到了县人民医院大内科。2019年,儿科独立成科,她又毅然投身到儿科事业中。多年的积累,让她对各类儿童病症了如指掌。
作为医疗系统多年来沧桑变化的见证者之一,娜软的心中感慨万千。“我们刚到县上医院的时候,全院员工还不到100人。如今,医疗队伍不断壮大,还引进了许多专业人才,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娜软还提到,县人民医院非常重视医护人员的学习与成长,她说:“不仅是年轻人,我们这些有经验的医生,有空也会跟着一起出去学习。时代在进步,如果不学习,就很难满足患者们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
对于医生而言,患者的认可,是对医院发展最好的见证。娜儿的孩子前段时间突发高烧,心急如焚的她带着孩子来到县人民医院。在这里,医生借助先进的检查设备,迅速确诊孩子患上了肺炎,并及时开展了针对性治疗。
“多亏了医院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我的孩子才能这么快康复。”娜儿感激地说道,“要是以前,可能还得跑到市里的大医院去看病,既耽误时间,花费也高。现在县上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了,我们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放心了。”
过去,西盟县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十分有限,县人民医院仅能开展阑尾及疝气等简单手术。然而近年来,西盟县紧紧抓住契机,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积极引进紧缺医疗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培育本土人才,同时充分依托帮扶资源优势。如今,西盟县人民医院已成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4项。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也有力地推动了医疗业务的全面发展。
弹指挥间,西盟县已走过60载辉煌历程。在这一征程中,西盟县医疗体系始终步履不停,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疾病防治能力,如同构筑坚固防线,为民众健康遮风挡雨;日益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恰似编织细密大网,全方位守护百姓安康;扎实推进惠民医疗工程,仿佛点亮盏盏明灯,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时光如流,西盟县卫生健康事业在前行路上披荆斩棘、饱经风雨。忆往昔,起步之初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发展举步维艰;看今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成效斐然。这一路走来的每一步跨越,皆凝聚着无数卫健人的心血与汗水,为全县人民的健康福祉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望未来,全县卫健系统将秉持开拓创新的理念,紧跟时代步伐,齐心协力、拼搏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健康服务效率,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切实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县委卫健工委书记、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曹达说。
云南网通讯员 陈龙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