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竹山河村大龙滩小组,青翠的茶山映入眼帘,茶山脚下一幢幢小洋楼坐落其中,蓝天白云下,村落美如画卷。
这只是竹山河村10个小组中的一个代表。竹山河村是典型的移民村,有798户,3307人,他们大多来自昭通巧家,部分来自墨江、景东、澜沧等地。1998年落户思茅后,他们勤耕细作,以种植茶叶为主,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的致富路。目前全村种植茶叶10000余亩,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年均产值可达6600万元。其中大龙滩村民小组有121户538人,每年茶叶收入达660万元。
强村富民产业兴
竹山河村在脱贫攻坚时期为六顺镇唯一的非贫困村,自移民到六顺镇之后,竹山河村“两委”按照“强村富民”的行动要求,全力强组织、壮产业、富群众,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村民收入得到新提升。近年来完成竹山河村茶叶加工厂的建设,目前茶叶加工厂年产量为100吨,带动受益群众300户1000人,其中包含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产值达到5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8万元。村集体收入的提高,为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团结一心建家园
乡村治理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参与。竹山河村建立了村民议事制度,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让大家共同商讨村里的事务。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还是公共设施建设,都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竹山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杨礼祥回忆过去万分感慨:“刚从昭通巧家县搬迁到竹山河村的时候,这里是泥巴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村民投工投劳投资金,各小组的道路都硬化了,出行非常方便,截至目前,10个小组的村民共捐款11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28公里。”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2024年村委会从村集体资金中拿出8万元,给大龙滩小组村民打造了小菜园、小花园共62块,制作了花盆898个,并购买种植了560株白花羊蹄甲,改善了小组的人居环境。
勤劳致富日子甜
竹山河村的村民们一直坚信:幸福不是等得来靠得来要得来的,需要靠勤劳双手去创造。他们常说“土地不欺勤奋人,辛勤耕作财富门自开”。大部分人家一早就下地干活,做完自家的活计,就到邻近的村帮忙采摘茶叶或咖啡,也有不错的收入。看着如今漂漂亮亮的寨子,村民们都喜笑颜开。
竹山河村大龙滩小组成为本村“千万工程”建设的示范点,大龙滩小组组长赵朝武被评为2024年度六顺镇优秀小组长,新的一年,他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2024年在党委、政府、村‘两委’的强力支持下,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新的一年,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与村民的沟通交流,倾听大家的心声,解决大家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加强小组的治理,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的村庄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粟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