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茅六顺官房村:用心用情用力 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丨又见村和景明
近年来,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官房村中河新村小组依托区位优势,以完善乡村功能为出发点,以综合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千万工程”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造微景观、装扮庭院、产业融合五个方面,激发群众热情,引导群众参与,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千万工程”学习创建新样板。
党建引领,共建绿美家园。以绿美建设为导向,把党组织的优势融入绿美建设中,引导村民厚植绿美思想,着力打造新时代绿美村庄。官房村通过召开小组党支部会、村民会议,宣传动员党员示范引领,村民自发参与,通过“六个一点”即镇党委、政府统筹一点、挂包单位支持一点、村委会补助一点、小组集体出一点、本地工匠省一点、群众自发参与投工投劳省一点的方法,多方聚力,合力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形成“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示范、党群齐动”的绿化美化工作氛围,着力打造“党建红”引领“发展绿”的绿美示范点。引导农户以家庭为单位推进“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乐园”式的绿美主题建设,打造特色多肉庭院、提升乡村“颜值”,营造各具特色的立体网络化绿色居住环境。常态化组织开展“绿美庭院”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群众在绿美建设中集思广益、创新创优,共建共享美丽宜居乡村,用“小家美”促进“小组美”。
群众自治,树立文明新风。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村民“千万工程”创建意愿,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村庄治理。以村规民约约束解决网格内家禽散养、私拉乱接管网等堵点难题,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季度评比,引导村民营造爱绿护绿的家风民风。动员村内群众积极开展房前屋后、庭院美化绿化,以及建设后网格区域内的卫生打扫、杂草清理、绿植管理等日常管护工作。截至目前,共召开村民小组绿美工作推进会10余次,开展卫生整治和植绿补绿活动40次,年度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平方米,修建挡墙200多立方米,新建和改造凉亭3个,年度提质优化点位4个。
微小景观,展现魅力村貌。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宜花则花”“宜蔬则蔬”的原则,结合乡土资源“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在最大程度保留当地原有乡村风貌的同时,因户制宜、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在小组公共区域“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和“边角地、空闲地、闲置宅基地、拆违地”等进行清杂除乱、添花添绿、种菜种果,鼓励村民使用废旧砖块砌花墙、废旧木头装栅栏、废旧轮胎等容器制作花盆栽花植树。道路边、菜园等周围用鹅卵石铺设花池、菜园子、鱼池,并种有龙船花、变叶木、三角梅、木春菊等花木装点,实现了村庄变景点,让乡风村貌“美”起来。
绿美“多肉”,塑造特色庭院。围绕保护小组自然生态,提升小组绿化美化、发展小组生态产业等重点,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田园综合体为目标,动员农户以自家庭院为单位推进“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乐园”式的绿美主题建设,营造各具特色的立体网络化的绿色居住环境。常态化组织开展“绿美庭院”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群众参与绿美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用“小家美”促进“小组美”。打造特色庭院、提升乡村“颜值”上,全村90%的农户家中都种有品种丰富的多肉,用瓶瓶罐罐和花架子装点房前屋后。如村民罗进(姚春)家中种植的多肉和花卉吸引着周围村民前来打卡取经。主次干道两侧空心砖上,种有每家每户自发提供的多肉,共同组成了绿美“多肉”村庄。
产业融合,探索致富道路。牢固树立“以绿兴产”的发展理念,中河新村小组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把推动小组绿美庭院和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抓手,按照“组织引领整合绿美资源”、实施党建引领全域绿美创建,成立小组绿美振兴服务站,大力培训推广花卉、果树、蔬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引导居民把绿美产业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兴农的发展优势,在绿美中走出一条生态绿色产业振兴的特色路子。(张静 粟鹏燕 罗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