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思茅区:冬早蔬菜“生长忙”编织民生“幸福网”
“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临近春节,普洱市思茅区的蔬菜大棚内绿意盎然,各种蔬菜在农户的精心管护下长势正旺,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也丰富了春节期间群众的“菜篮子”。年关将至,蔬菜旺销。近期,思茅区种植的番茄、黄瓜、青菜、白菜、莴笋、玉米迎来收获,种植基地、乡野田间一派忙碌景象。近年来,思茅区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生产,着力把冬早蔬菜产业打造成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为实现冬季农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民们带来增收的希望。
走进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蔬菜基地,标准化的蔬菜大棚,阳光透过保温膜洒在棚内,暖意融融。迎面便是满目生机盎然的绿色,蔬菜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翠绿的黄瓜挂满枝头,鲜嫩的青菜饱满欲滴,壮硕的萝卜蓄势破土而出,大棚轨道运输车穿梭其间收集菜农们采摘的蔬菜,他们各司其职,忙而有序,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从大理来思茅种菜20年了,今年种植了15亩左右蔬菜,主要是黄瓜、番茄、萝卜,一年下来总收入大概10万左右,除了自己种植,我还带动了周边的农户一起种植蔬菜,带领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整碗村蔬菜种植户杨胜生说。
在整碗村另一蔬菜基地,种植户李明波正忙绿地为番茄修剪打枝、分拣芹菜苗。李明波说:“我今年种植了黄瓜、番茄、芹菜、薄荷,有20亩地,每年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冬早蔬菜的良好发展,让农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经济实现稳步增收。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创新冬早蔬菜种植推广思路,通过“政府支持+公司(合作社)+基地或土地流转+农户”的模式运作,冬早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让农民的蔬菜走出田间地头,走进商超。目前,思茅区已有6家蔬菜企业、10个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及众多个体老板与当地农户签订了购销订单。
干海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整碗村冬早蔬菜供应的核心区域,在政府和农业专家的悉心指导下,30多户社员摒弃了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精心、科学化的种植,蔬菜品质优良,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该合作社蔬菜种植户陆贤忠谈及这一变化,满是喜悦:“我种植蔬菜将近20年了,有200多亩菜地,现在好了,蔬菜销往我们思茅区各大超市,价格稳定,收入也稳定,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一业兴,百业旺。思茅区将做好统筹规划,及时调整冬季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民种植冬早蔬菜,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将农闲时期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农忙时期,将冬早蔬菜产业打造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思茅区不断创新冬春蔬菜种植推广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由政府单一投入转变为企业、合作社等共同开发和投入。今年全区计划完成冬早蔬菜种植面积4万亩,产量4.8万吨,实现产值约1.3亿元。目前,各乡镇播种工作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按照实施方案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国慧说。
记者手札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人们都在逛商场、买新衣、备年货,但蔬菜种植户们正脚沾泥土、脸冒汗珠,用勤劳的双手,丰富着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辛苦着,也快乐着。要说蔬菜大棚里面都有什么,茄子、柿子、辣椒、黄瓜……只有这些吗?还有元气满满的新期待和充满希望的幸福年!祝愿我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能梦想成真。(成佳蕊 徐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