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洱这项工作收官!总收入达19.66亿元
随着最后一户烟农的烟叶定级过磅入库,10月8日,普洱市2024年烟叶收购工作圆满结束。
据悉,今年,普洱市累计收购烟叶105.964万担,实现烟农总收入19.66亿元,同比增加2924.85万元,增幅1.51%;实现烟叶税3.96亿元,同比增加469.36万元,增幅1.2%;实现上等烟比例71.25%,收购均价每公斤33.79元(常规品种全省排名第二),亩均产值4584.36元,户均售烟收入6.51万元。烟农售烟收入、烟叶税收再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普洱市始终围绕“稳定烟区、优化烟田、强化烟叶品质、富裕烟农”的总体目标,对烟叶种植实施了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烟叶生产呈现七大特点。
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普洱高度重视烟叶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在烟区规划、烤烟移栽、大田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服务基层、服务烟农工作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烤烟产业、抓实烟叶生产的良好工作局面。
核心烟区更加稳固。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着力提高连片轮作种植规模,打造适度规模的千亩村、万担乡,稳固优质烟田资源;坚持“控大、稳中、提小”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烟农种烟收益占家庭收入的占比,烟农种烟积极性持续回升,全市共落实种植主体27235户、增幅2.04%,其中“90后”和“00后”烟叶种植主体增幅1.8%。
惠农政策更加有力。烟草行业投入生产补贴1.6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贴0.82亿元,省绿色生态烟叶发展补助及“156”示范工程村组工作经费743.47万元,协助烟农办理红塔银行“香叶贷”1.86亿元,为烟农稳产增收和顺利完成收购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生产方式转型更加深入。以“减工、降本、增效”为核心,持续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机械化耕整地、起垄、中耕分别占比100%、97.5%、79.9%。推进“一部手机种好烟”数字化转型,实现合同签订、地块绑定、生产信息动态、物资供应及专业化服务、生产投入、烟叶调拨全流程业务的线上管理,农商城累计交易7.95万笔、8568.11万元。同时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强化烟用农药采购源头管控,持续开展蚜茧蜂、黄板、生物菌剂等生态友好型防控措施,组建专业队高标准开展统防统治,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土壤保育行动,有机肥、农家肥覆盖面积约38万亩、占比98.2%;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00%回收废弃地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烘烤,推广使用生物质燃料6.06万吨、电能烤房257座,清洁能源占比达45%,切实维护普洱烟叶“绿色、生态、安全”品牌特色。
抗灾保供措施更加精准。构建抗旱常态化工作机制,在烟叶产前投入安排抗旱保生产资金387万元,提升抗旱保生产能力;引导烟农及早开挖简易蓄水池,节水滴灌推广面积至10.6万亩(增幅61.5%),结合“水肥药一体化”,减工降本成效明显。针对部分烟区历年冰雹灾害偏重的情况,首次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试点开展第三方专业化防雹作业,持续提升全市减灾防灾水平。
烟叶收购管理更加高效。全市烟叶收购工作整体呈现开局稳、进度快、秩序好的特点,收购历期较去年减少3天。各地严格按合同组织收购,突出“严控水分、严把纯度、均衡入库、快收快调”四项重点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强化烟叶收购流程管控,大力推广烟农代表集中交售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推行阳光收购、规范管理,各项收购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坚持“四快”方针,全市一盘棋开展烟叶调拨,所有出库烟包全部执行“两打三扫”,确保烟叶质量可追溯。
雪茄烟叶开发技术体系更加完善。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着力在组织模式、技术落实、队伍培育、设施保障和政策扶持上下功夫,雪茄烟叶生产水平持续提升,烟叶质量得到了工业企业高度评价和认可。(臧灵 李兴盛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