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景谷永平:变废为“宝”,点“秆”成金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8日 17:49:47  来源: 云南网-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景谷永平:变废为“宝”,点“秆”成金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眼下,正值玉米秸秆青贮的黄金时节,走进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迁毛村的青贮饲料加工厂,可以看见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操作着机器,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输送带上的玉米秸秆顷刻便化成碎片。现场几名工人分工协作,加料、套袋、封袋一气呵成,一堆堆玉米秸秆经过机器粉碎后变成青贮饲料从出口“吐”出,成了一袋袋牛羊的“口粮”。

  据青贮饲料加工厂负责人陶超介绍,目前,工厂采取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的一体化模式,除满足镇上畜牧用需求外,还远销外地,在现代化机械的协助下,5名工人一天能加工20吨青贮饲料,年产量稳定在2000吨左右,年产值达到80万元。

  “现在我家玉米收获之后,玉米秸秆就以350元/吨的价格卖给青贮饲料厂,以前玉米秸秆的处理让大家犯愁,现在能卖作饲料增加一笔收入,大家都十分高兴。”迁毛村玉米种植户付云强高兴地说。

  据了解,青贮玉米秸秆技术是指将切碎的新鲜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的一种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和营养丰富的饲料。通过对秸秆进行转化,既解决了牲畜的饲料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也避免了秸秆焚烧、散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同村的谢荣家里也种了10亩玉米,玉米和玉米秸秆的售卖给他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此外,他还在村里的青贮饲料加工厂当叉车司机,每天能有120元的务工收入。便捷的收储、快捷的资金兑付,不但充分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季节性就业。

  “我每年都要跟工厂收购200吨左右的青贮饲料,不仅可以保证29头牛顺利过冬,也极大地降低了养殖成本。”迁毛村养殖大户董永笑着说。经过精心处理的玉米秸秆,营养丰富且成本低廉,为牛羊群提供了优质饲料来源,大幅降低了养殖的饲料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

  近年来,永平镇立足镇域实际和资源禀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秸秆利用的新模式,引导养殖户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生态产业链条发展体系,实现种养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起来”,将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作为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真正让秸秆成为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的“助推器”。(邱海艳

责任编辑:杨吉娟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