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普洱:一手抓紧“粮袋子”一手提“菜篮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5日 14:32:00  来源: 云南网-掌上普洱

原标题:普洱:一手抓紧“粮袋子” 一手提起“菜篮子”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普洱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千方百计护好百姓“米袋子”,牢牢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同时,普洱蔬菜产业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强政策、稳面积、提产量,不仅保障了百姓的“菜篮子”,而且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01

孟连县

近年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突出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孟连县娜允镇芒掌村灯盏村民小组已经改造的高标准农田现场,沟渠、田块平整划一,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一条条“窄田”变成“宽田”,一块块“小田”变成“大田”。

“以前的田地都是高高低低、大小不一,收种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田扩宽了,我们老百姓很高兴。”村民岩珍说。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把小田、弯田改造成大田、直田后,方便群众机耕机收,实现农业现代化,把田间灌溉土沟、排水土沟建成三面光水沟或铺设管道后,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旱能灌、涝能排。”孟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农田建设管理站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孟连县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全力解决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将零散的“粮地”逐步变成了“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产量高”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并通过田、水、路综合整治与科学配套,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2021至2023年,孟连县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99万亩,完成总投资10047.54万元。

“孟连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五大科技工程,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全面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持体系,重点发展优势农业科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规模化发展,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举措;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全县农民科技应用水平。”孟连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孟连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水利化程度,增加、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02

景谷县

近年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蔬菜产业在全县产业振兴版图上十分亮眼,特色主导、园区引领、人才注入、利益联结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23年,景谷县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3.07万亩,实现产量16.86万吨、产值4.72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全县经济发展赛道。

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更突出。作为一片热区面积达732万亩、有23个大小坝子的景谷县,雨量丰沛、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是蔬菜生长的天然温床,产出的各类蔬菜品质优、产量高,市场评价度高、竞争力强,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景谷县委、县政府立足蔬菜产业发展坚实根基,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筛选推广和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力度,重点引育和推广小金豆、无筋豆、荷兰豆、青花菜、番茄、西葫芦6个高原冬早蔬菜品种种植,建成了以小金豆、青花菜、番茄等特色蔬菜为主导的生产基地5.5万亩,累计产值达3.125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规模化生产格局,产品远销省内外,“景谷蔬菜”牌子打得更响了。

园区引领,产业链条更坚实。为了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景谷县以特色农业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立足永平镇良好的产业基础,引入资金建设永平现代农业产业园。该项目于2023年4月开工,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县内新增蔬菜种植3万亩以上,新增就业岗位4.5万个,辐射带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规划到2025年,园区蔬菜播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产值达2亿元。同时,冷库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全县目前共有蔬菜预制冷库5座。

人才注入,产业结构更优化。景谷县将人才支持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强心剂”,充分利用好省农科院定点帮扶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对种植地块开展土壤性质及肥力测评分析,及时调整种植布局,改种宜栽蔬菜,提高产量。主动接入市场,积极引育优良菜种,对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采用“粮菜”“烟菜”轮耕轮种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亩产值。此外,用好用活“万名人才兴万村”工作成效,组织一批专业性强、业务水平高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让蔬菜产业“再上一层楼”。

利益联结,产销渠道更畅通。召开全县冬春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引入雷沃公司、万昌农业、思农公司3家蔬菜龙头企业助力产业发展,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同时打通产销各环节,带动包装、物流、劳务经济各环节创收增收,稳步推动蔬菜产业链条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展,带动全县发展蔬菜产业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73家,带动全县2万余户农民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王周 王庆雨 文/图)

03

景东县

迎着朝阳走进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老练村观音阁村民小组,一个个整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村民李永明一家正在采摘着今年最后一批西红柿。

“西红柿是去年稻谷收了之后种的,采完这批之后就要翻地种稻谷……”李永明一边搬运着采摘好的西红柿一边说。据李永明介绍,观音阁村民小组一直以来都是以种粮为生,后来因为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不如蔬菜等作物才改种蔬菜,经过多年的发展,观音阁村民小组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村了。“我们小组之前都是用大棚种冬早蔬菜,夏季气候湿热,大棚里种菜不适宜,但把大棚拆了又不划算,所以夏天好多人家就让地闲着。前年,镇上的工作人员来动员我们在大棚下试种稻谷,我考虑到地荒着也可惜,又有种粮补贴,就试种了几亩,产量居然还不低。”

据了解,文井镇是景东县的粮食主产区,全镇有耕地9万余亩。近年来,文井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水稻+蔬菜、大豆”“烤烟+玉米”等“粮经轮作”模式,既稳定粮食生产,又有效提高耕地效益,让农民既端稳了“饭碗”,又鼓起了“腰包”。(胥婷月)

04

南屏镇

不负好春光,春耕正当时。在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田间地头春潮涌动,农民们抢抓时令,全面开展今年的早稻插秧工作,奏响了万象“耕”新的序曲。

走进南屏镇整碗村,村民们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平整土地、起秧、运秧、插秧……大家分工明确,插下一株株秧苗,田间地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民们穿梭忙碌的身影与秧苗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幅绿色画卷。

南屏镇整碗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放眼望去,一株株秧苗生机盎然,为农田披上了“绿装”,奏响了粮食丰收希望的交响曲。

今年,整碗村计划种植水稻360亩。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插秧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各村民小组的插秧工作已基本完成。

近年来,南屏镇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责任,不断推动水稻生产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何俊娴)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