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云南西盟县:一板一线 指尖“守艺人”助妇女同增收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7日 00:16:44  来源: 云南网

  走进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镇英腊村娜汉家,只见架子上挂满了色彩艳丽的佤族织锦。在小院里,农闲的妇女们团团围坐,你捻线来、我搓挑花,手指灵活地摆弄着织机,一个个源于自然的图案活灵活现跃入织品中,汇聚成佤族妇女走向美好生活的致富“锦”。

  娜汉是土生土长的西盟佤族妇女,自幼喜爱佤族织锦技艺,15岁便开始跟本村寨织锦能手学习织锦技艺,20岁已经能单独纺织服饰和挂包,30岁时已能娴熟编织佤族衣服、筒裙、挂包等用品进行出售。

  “佤族织锦市场需求还是挺大的,特别适合闲暇在家的广大农村妇女,有娜汉热心帮带,我们把附近妇女和感兴趣的人都吸纳进来,让她们在家灵活就业,这样她们就不用外出务工了。”翁嘎科镇英腊村岩太吓说。

  自己靠着手艺增收后,娜汉想到村里一些赋闲在家的妇女也可以通过学习佤族织锦技艺增加收入,于是她便积极宣传,可以免费教大家学习织锦技艺,这样村里的妇女既能守“艺”,又有手艺,更能有收“益”。

  “织锦是我们佤族的历史,是我们阿佤人穿在身上的传承,如今它可以成为我们致富的好路子,我就想着让村里的妇女一起来学习织锦技艺,增加收入。”娜汉说。

  刚开始接触织锦,很多妇女在挑花时手法比较生疏,花纹不工整,娜汉便从简单的捻线、搓线、绕线、排线的入门技术着手,再到挑花、织线基本技巧以及基础针法等,大家慢慢熟悉技巧,现如今,很多学员都已经能熟悉地把牛头、牛骨、猫头鹰、蜜蜂等元素融入包包和服饰中,把绿水青山、花草树木、彩虹点缀在织锦里。

  娜美便是娜汉学员中比较年轻的织锦“小能手”,几年时间,她利用空闲时间,通过线下或网上接单,赚到了可观的收益。

  “我平时就是在家带孩子、采茶,忙完我们就聚在一起,在娜汉老师家里做手工,学习研究一些新的花纹织法,利用空闲给家里增加收入,感觉特别好。”翁嘎科镇英腊村娜美说。

  娜美以前就喜欢做些织锦手工,不过技艺不太成熟,后来跟着娜汉学习,织锦技艺越来越娴熟。织锦市场广阔,织出的成品销路非常好,她便越织越有干劲。

  “佤族织锦包包,一个能卖到200至300元,佤族裙子一条能卖到600至700元不等。除了传统的包包、裙子外,我们在桌垫、杯套、纸盒等物品中也加入织锦元素,可以销售的产品种类也增多了。现在,跟着娜汉老师学习织锦的学员越来越多。我们还通过直播带货,接更多的单子,有更多的收入。”娜美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大乡村女性已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娜汉高兴地说道:“刚开始只想着能带动一些妇女干,但没想到一些年轻人也喜欢,大家学习织锦的积极性很高。现在妇女们都有巧手、巧劲儿、巧技能,她们在传承和发扬织锦技艺的同时,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用自身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大家一同编织致富梦。”

  2011年,娜汉被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佤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佤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艺佤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年,被西盟县文化部门聘请为佤族织锦技艺培训班授课教师,如今她教授学员共计200余人,她们都在传承里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用手编织起走向美好生活的致富“锦”。

  目前,娜汉共吸纳本村及周围村寨就业妇女30余名,让在家的妇女真正实现了“守住家、挣到钱”的梦想。

  云南网通讯员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李明丽

  云南网记者 沈浩 

责任编辑:崔庆波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