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墨江县:解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密码”
今年以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着力稳基础、强队伍、优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构建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立“大党委”,社区治理有路径。制定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成立社区“大党委”,县委常委分别担任“大党委”书记,同步建立议事协调、互联共建、双向服务机制,通过用好一幅党员“分布图”、严用一张工作“流程图”、认领一栋居民“常住楼”,有效推动驻区党组织和党员资源、力量、服务下沉,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破除“隔心墙”,楼栋党建创新招。社区紧紧围绕“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主线,通过楼栋居民提议、支委会审议、多方商议、居民决议的“四议”工作方式,形成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对小区设施老旧和建筑规划不合理,导致邻里纠纷不断的“顽疾”进行逐一销号。已有20年历史的天溪社区农行小区,因建设初期规划不够科学多建了一堵围墙,导致住户“停车难”的问题,社区干部、居民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党员组成协调小组,走访小区居民,协商拆除围墙事宜,把“隔心墙”变为“连心路”。
党员包保出实效。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融合多方力量,在8个社区建立了“全覆盖、精准化、零距离”的五级网格,优化“乡(镇)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格局,完善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包网联户机制,组织党员在所居住小区担任“管理员”“信息员”“服务员”,推进形成“我的楼栋我管理、小区治理靠大家”的共住共治新格局。
点亮“微心愿”,志愿服务显温度。始终把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作为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作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居民微信群征求等方式,收集群众的“微心愿”,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点单”情况,及时“派单”。截至目前,共有78个机关党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508次,为213户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215个。(彭成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