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西盟佤族妇女织出生活好光“锦”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30日 18:27:29  来源: 云南网-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接续奋斗乡村振兴 西盟佤族妇女织出生活好光“锦”

  11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引发西盟佤山群众强烈反响。

  “你看,我手下织的这个佤锦和传统的佤锦有什么不同?”

  “恩,比以前的色彩更丰富,更好看了。”

  “对,我们现在所织的佤锦因为所取用的棉线比过去自己纺的线质量更好、颜色更加丰富,所以我们现在能织的花样更多了,现在的人也更喜欢了……”

  在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十组李宪兰佤族织锦工作室里,佤族织锦技艺人娜红正向佤族妇女娜英和娜吕教授手工佤族织锦技艺。只见她一手用梭娴熟练地引纬线穿过织孔,同时耐心地向学员讲解现代佤族织锦技艺的特点。

  “我从勐梭镇他朗村妇女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后,就开始用佤族织锦的手艺挣钱。”17岁开始学习佤族织锦技艺的娜红,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靠自己的手艺挣钱。随着市场对佤族织锦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佤族织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娜红说:“当时,正好李宪兰老师到村里举行培训,看到那些新式的花样,我就心痒痒的。后来,我就来到她的工作室学习新的佤族织锦技艺。”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娜红很快掌握了新的佤族织锦技艺,并成了工作室一名老师。娜红笑着说道:“我想着不能只是自己会,想把这个手艺教给更多的妇女同胞,于是我留了下来。党代会提到的‘十个一批’培训工程,说要加强乡村振兴技能人才计划培训一批,我感到很期待,也想参与进去,传承好我们的佤族传统文化,也让佤族群众致富增收。”

  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关乎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关乎西盟各族群众怎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好步子”。近年来,西盟县加强农村技术人才的培养,实施“先锋强志”素质提升工程,一项项技术技能培训在阿佤山乡“开课”,为西盟乡村培养出一批批像娜红一般“手艺精湛”的致富带头人、乡村“领头雁”,他们在自身富裕的同时,也成了西盟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我从事佤族织锦售卖已经有好多年了,曾经也参加过李宪兰老师的培训,每年在织锦销售也能为我家带来1万元至2万元的收入。这次听说李宪兰工作室又要举行佤族织锦技艺培训,我想着能不能提升一下手艺,就来到工作室跟着娜红阿姨学习。”岳宋乡曼亨村村民娜英是个佤族织锦好手,平时通过网络销售织锦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但是,陈旧的技艺也让娜英渴望学习更多新的佤族织锦技艺来增加销售。娜英说:“乡村振兴需要技能人才,作为边远乡村群众,我们平时学习各种技能技术的机会不多,我希望把手艺学会,教给更多的妇女,我们一起努力才能过更好的日子。”

  西盟地处云南边境一线,过去,万里大山阻挡了西盟儿女走出去的步子,而现在却再也挡不住西盟儿女看世界的眼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让西盟儿女对未来有了新的期待。他们相信,在党和国家带领下,在省委、市委和县委的率领下,明天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这次党代会的召开,必将促进西盟的发展,让我们西盟老百姓同全省人民一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也希望,我能用我手中的织线,织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力所乡王雅村村民娜吕说。(李毅 邹伟琦)

责任编辑:徐颜蓉蓉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