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普洱:勇争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1日 14:33:27  来源: 云南网-普洱日报

  原标题:普洱:勇争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绿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也是普洱的发展底色。2013年6月,普洱市获批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普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规划,精细推进工作,通过打造绿色品牌,构建绿色社会,努力探索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道路,逐步从试验区迈向示范区,勇争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制度为上

  构建推动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

  制度是破题之钥、治理之基。

  普洱市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先导,将绿色经济考评和审计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激励、约束并重的长效机制。

  编制实施全国第一个绿色经济考评体系,让政绩考核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指示器、风向标;推行GDP与GEP双考核机制,实行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行并重的两套考核体系,呈现出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的良好局面;高标准制定生态文明建设“一办法两体系”,形成多套考核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开展常态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全省率先开展县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念好绿色经济发展“紧箍咒”;建立“绿色检察”制度,在市、县两级检察院成立公益诉讼领导小组,构筑起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检察体系,为绿色经济发展筑牢法治屏障;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成立全省首家绿色经济担保公司、绿色金融服务公司,设立全国首支绿色经济发展基金,搭建绿色企业发展平台;在全省率先开辟森林火灾保险与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捆绑共同投保先例,并率先实施咖啡种植保险、生豆价格保险、政策性价格保险。

  保护为先

  形成全社会共护共享的大格局

  保护优先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普洱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只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

  摸清绿色家底,引入国际先进的GEP核算和TEEB(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两套体系,用货币化形式换算出了“绿水青山”的“含金量、价值量”,为实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提供依据。实施立法保护,制定实施相关保护条例和办法,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强化规划引领,将环境保护纳入“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实施低碳发展规划、节水行动等方案。全面核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业权,提前注销3个探矿权和2个采矿权,放弃开发景迈山蕴藏的铁矿石,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企业自发保护,糯扎渡电站自发建立库区野生珍稀保护植物园和野生动物拯救站,云南鼎宏科技用“云游碳汇”平台帮助思茅区龙潭乡老鲁寨村民实施森林碳汇精准扶贫,经济主体自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形成。全社会绿色化基本形成,建成绿色经济主题公园,连续举办五届绿色发展论坛,打造了思茅兰花社区等一批低碳社区,开展绿色学校、家庭、机关创建活动,推行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建筑,构建绿色交通,绿色生活已经成为普洱市民的新时尚,为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

  治理为要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普洱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主动出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增强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依法治理,制定实施河道采砂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体系、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示范区实施方案等,依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科学治理,构建“三线一单”管控体系,建成空气、地表水、大气辐射监测站;严格执行新型工业化标准,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部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减排改造;圆满完成能耗“双控”任务,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审查制度;全市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控处于全国、全省领先水平。坚持精准治理,开展非法侵占林地种茶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澜沧江、李仙江流域综合整治及思茅河治理、“五湖两库”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糯扎渡库区非法养殖网箱和非法捕捞渔具全面清零;推动茶叶、木业等行业废渣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农药连续四年实现负增长;“中国天然氧吧”和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美丽(绿色)乡村示范村、最美河湖等荣誉在普洱遍地开花。

  转化为本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质增效

  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质量转化,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唯一途径。

  普洱市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方向,以建设四大绿色工业基地为抓手,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制定绿色生产“地方标准”,编制发布涉及重点行业的绿色工业发展地方评价规范及技术标准,制定农药、化肥零增长计划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引导各行业绿色发展。实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农业以生态、有机改造为方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重点,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有机茶园、生态有机咖啡园改造,全市有机茶获证企业数量、证书数量和种植面积三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思茅有机化改造引领全市存量经济绿色化,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成为亚洲最大的牛油果基地,“墨江紫米”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澜沧林下三七”“江城沃柑”等成为县域名片。工业以资源减量化、循环化、无害化为方向,大力实施绿色化改造,过去无人问津的咖啡壳、坚果壳、烟杆等,摇身变成生物质能燃料和建筑材料,林业剩余物加工成刨花板、木地板,美藤果壳二次用于化妆品。推进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建成以水电为主,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补充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以思茅倚象山茶旅汽车旅游营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茶马古道乡愁小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熙康云舍度假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养生基地,至此,普洱市的增量经济进入绿色化时代。

  近年来,普洱市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绿色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如今,一个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和谐宜居城市悄然矗立在世人面前。(于飞)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