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营区迎来了几名特殊的客人——此前被成功搜救的失联男子及亲属,他们将一面印有“寻人解惑感激不尽,人民消防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消防救援人员手中,并表示真挚地感谢。

“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真的很感激你们!”男子紧紧握住此次救援带队干部的手,热泪盈眶。
时间回溯至11月6日,景东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110转警,称一名中年男子于11月4日失联,家属多方寻找无果,推测其被困御笔山附近山林。大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出动2车10人,携带绳索、热成像无人机、多功能担架等专业装备赶赴现场。
抵达现场后,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详细掌握失联男子的基本情况、活动轨迹及衣着特征。由于山林地形复杂、荆棘丛生,加之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指挥员当即整合消防救援力量与家属组成行动组,沿重点方向展开搜索,并在沿途设置接应人员,确保救援安全有序。搜救中,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一边用对讲机保持通讯畅通,一边沿途呼喊男子姓名,仔细排查每一处可疑区域,直至天黑才暂时休整。
为提高搜救效率,11月6日晚,指挥员结合白天搜索情况及地形地貌,重新制定搜救方案,将救援力量与家属分为3个小组,明确组长及分工,由消防指挥员统一调度。针对山林通信网络差的问题,现场明确了“和对讲常用、脱频PDT对讲机备用、高音气喇叭紧急联络”的三重通信保障方式,确保极端环境下指令高效传递,同时对行进路线、物资保障及安全注意事项逐一部署。
11月7日上午,救援人员按照新方案再次进山搜救。10时35分,队员们在山林一陡坡下的草丛中发现了蜷缩的失联男子。经初步检查,该男子因多日未进食已身体虚弱,救援人员立即为其补充能量,待其状态稍缓后,用担架小心翼翼将其转移至山下,并快速送往医院救治。
送锦旗现场,队站干部还带领男子及亲属参观了营区,详细介绍了消防车辆器材的功能用途及队伍日常训练、生活情况。此次救援与致谢,不仅是消防救援队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拉近了群众与消防救援队伍之间的距离。

云南网通讯员 李再堂 张蕾 记者 沈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