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苤菜根收割后的田野褪去“闲意”,第二茬苤菜根迎来丰收,处处是忙碌景象。
作为澜沧县苤菜根主产区之一,勐朗镇创新推行“苤菜根+”轮作模式,让1500亩“冬闲田”向“四季增收田”转变,实现“一田多收”,走出“粮仓”+“增收”双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苤菜根,学名苤菜,宽叶韭或大叶韭,是百合科葱属的一种。多生长于海拔1500—4000米的湿润山坡或林下,其根茎和花叶均可食用,兼具韭菜和葱的辛辣香味,主要用于日常餐饮佐料,或者直接腌制成咸菜食用。具有养心,补气,调理肺气,强壮骨骼的作用。

苤菜根是一种边收边种的作物,不需要特定的季节,村民们前脚挖完,后脚就可以继续种下去,一年可以采收两茬。在挖根茎之前,还可以采收花茎、叶片售卖,是一种三收的作物,而且挖好就种,土地利用率极高,这种因地制宜的种植方式,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充分利用了冬季闲置土地资源。今年的批发价格是每公斤8—13元,零售14元左右。勐朗镇15个村民小组共种植1500亩苤菜根,根茎平均亩产可达1.8吨,亩产值0.96万元,2025年总产量1500吨,总产值可达1000万元。

“我家今年种植苤菜36亩,已经陆续采收20吨,苤菜一年可以种植两茬,采收后可以继续接茬种植,冬季也不影响苤菜根生长,苤菜地里还可以套种大芫荽、小芫荽、青菜、萝卜、白菜等蔬菜,实现了蔬菜的‘多丰收’,盘活了我们的闲置土地,还每天带动几十名乡亲务工增收,村民们干着有劲,收成也增加了。”勐朗镇富本村蜜蜂岩村民小组哈尼族村民赵国强高兴地说。
勐朗镇立体气候突出,森林覆盖面积大,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大,湿度大,是反季苤菜根产业发展的理想区域。勐朗镇富本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兰花介绍,“这几年村里种植的苤菜根热情特别高,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苤菜根,大家都不愿意让田地闲着。按照往年的收成和市价算,光是苤菜根这一项,就可以带动富本村村民致富增收。”

近年来,澜沧县勐朗镇着力挖掘冬季农业潜力,积极鼓励村民利用冬闲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通过推广“苤菜根+萝卜”“苤菜根+白菜”“苤菜根+芫荽”等轮作模式,实现“一田多用、一地多收”的综合效益,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科学管理及销售的方式发展绿色生态蔬菜,从而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村民致富步伐。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鲍茜茜 张兰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