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振兴】勐先镇:巧打“时间差”,产业融合有妙招
目前,位于宁江公路旁的勐先镇的烤烟采收已完成,但田野里却不见秋天的萧瑟。一垄垄烟墒上,翠绿的四季豆、豌豆、蚕豆豆蔓茁壮生长,新出的豆荚、豆花点缀其间,预示着仅需2个月左右又一个丰收即将到来。


“今年,我在勐先种了40亩的豌豆。”李想是从昆明到勐先镇和平村东洒组租地种植豌豆的种植户。他介绍,所种植的豌豆,预计亩产1吨左右,一亩地的成本大概6000元,管理得好,每公斤的价格只要在7元以上,收益还是可以的。
“粮经协同、烟豆轮作”巧妙打“时间差”的种植新模式,是近年来勐先镇探索的“优化种植结构”的实践路径。这不仅盘活了冬季闲置土地资源,也有效利用烤烟采收后的空闲期,抢种一季“短、平、快”的豆类作物,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群众收入。


“近年来,宣德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和‘包干’的发展模式,辐射连片带动从和平村到雅鹿村超千亩豆类种植。”勐先镇宣德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张金莉介绍,目前主要种植有无筋豆、蚕豆、豌豆等品种。因其具有易种植、周期短、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群众种植起来可实现亩产800至1200公斤。
据了解,勐先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和平村、谦乐村、安宁村、宣德村和雅鹿村依托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发动带动群众发展四季豆种植,通过“党建+产业”的发展方式,以“蚕豆—青豌豆—四季豆”三季轮种的种植模式,“选育—种植—管理”的技术体系和“田间直接收购+外销”的销售模式推动四季豆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党建引领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烟后豆”最直接的效益,就是让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起来。“我们现在地里面用的薄膜、豆种、农药等材料都是公司提供的,公司收购价每公斤2.3元,我一亩地差不多可以有3000左右收益。”勐先镇谦乐村麻栗林组村民杨忠庭说,现在种植豆类作物,有企业提供物资和保底收购,非常方便。
勐先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勐先镇将依托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着力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因地制宜探索务实管用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群众增收,进一步推动豌豆、无筋豆、玉米等优势特色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巧借时间差,做活土地文章,实现了“钱袋子的充实”与“土地上的健康”双赢,通过多年的探索,“粮经协同、产业融合、促农增收”的新路子符合勐先镇的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周芋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