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千万工程”在宁洱】普义乡:从风貌蝶变到价值新生
普义乡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示范创建过程中始终秉持“规划先行、生态为基、产业为本”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建设,实现了从“村容改善”到“内涵提升”的全方位蝶变,让乡村从“视觉美”迈向“内涵美”“持久美”。
普义村魏寨组
“以前村里想办点事,常犯难没人没钱。现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事劲头足得很。”“拆了乱搭的棚子,路宽了、环境亮了,住着也舒心。”“现在村里卫生有人干、文明有规范,邻里之间更和睦了。”谈及“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普义村魏寨组村民们纷纷感慨。
在示范创建中,魏寨组始终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召开5次户代表会议、开展多轮次入户宣传,以“干部讲政策、群众提建议”的互动模式,让创建目标与整治标准深入人心,推动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同时,发挥党员“领头羊”作用,以村“两委”班子、小组组委包片管理为抓手,从党员自家环境整治、行为规范做起,形成“党员示范、群众跟进”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党群共治、户户参与”的创建格局。

资金保障上,通过“社会捐一点、群众出一点”模式筹措资金,乡贤能人累计捐资10万元、水泥20吨,群众主动投工投劳,户均参与义务工超34个,有效破解了“没钱没人办事”的难题。
针对村庄乱搭乱建、空间局促、环境杂乱等痛点,魏寨组紧扣“靶向整治、提升颜值”思路,全力打造宜居家园。创建过程中,集中拆除彩钢棚、烤菌房、危旧房、猪圈等17间31阁,总面积达346平方米;同时兼顾群众生产需求,为8户村民新建集中猪圈240平方米,为9户村民在寨子外分散新建猪圈,实现“拆改同步”优化村庄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上,组织邻里互助硬化阴沟286米、新建硬化道路464米,新铺设污水管网370余米,修建小三格9个,解决了村庄“出行难、排水难、排污难”问题。
美化提升环节,全面清理道路及房前屋后“五堆十乱”,推进“四旁四地”绿化与美丽庭院创建;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旧瓦砌筑挡墙花台,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20余处;打造“晒会亭”,以本地河卵石堆砌生态景墙,陈列石磨、石槽、水缸等老物件,让村庄留住“乡愁记忆”。


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上,建立农村现代生活辅导员和公共环境管理员工作制度,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员、群众代表组建评估组,定期抽查卫生整治情况及综合评价农村现代生活辅导成效,对效果不理想的,制定针对性措施推动问题逐项解决。
村规民约优化上,修订完善原有条款,将“口号式”内容转化为“入脑式”行为准则,把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要求融入日常。
普法宣传上,创新载体打造多样化阵地,粘贴绘制精神文明、民族文化等墙画标语,法治元素处处可见,让法治理念融入村庄角落,为和谐稳定筑牢基础。


端金村四组
“以前村里杂物乱堆,看着糟心,现在大家都主动收拾,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村里的小花园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弄的,看着就舒心。”谈及“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端金村四组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感慨。
端金村四组现有户籍户36户121人,常住21户78人,以咖啡、茶叶、坚果、香橼为主要产业。端金村四组主动融入雾露山茶研学基地建设发展布局,通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壮大产业”三步棋,推动村庄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产业美”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始终把“激发内生动力”放在首位,让创建工作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村里成立了专项工作队,明确“整治重点、推进时序、创建标准”,压实农村现代生活辅导员和公共环境管理员职责,构建“干部带头抓、专人具体管”的工作体系;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用上端金自然村“旧貌换新颜”的鲜活故事和实景变化,代替空洞宣讲,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转变思想,累计自发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保洁、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其中,制定“逢十打扫”保洁制度,如今“房前屋后扫干净、杂物堆放摆整齐”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


聚焦“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以“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宜居环境。村里逐户征求意见,因户施策推进“空间整治”,累计拆除挤占生活空间、影响村容村貌的简易房、杂物房、危旧房及猪圈17户863平方米,重新规划布局新建人畜分离点290平方米、洗澡室、杂物房等350平方米。
对房前屋后、村内巷道、田间地头、公路沿线各类垃圾、乱堆乱建、乱贴乱画等进行集中清理,着力规范垃圾处理,持续推进“小三格”“大三格”截污治理,实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外溢,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
家家户户齐动手,因地制宜微改造,打造小公园、小景观510平方米,栽种加宝果、三角梅、金边吊兰等花卉苗木3200多株,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改善。
如今走进端金村四组,层次分明的绿植、色彩缤纷的花卉与整洁的农房相映成趣,“小而美、微而精”的乡村景致让人眼前一亮。


美丽村庄需要产业“打底”,端金村四组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环境美”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在咖啡产业上,加快瑰夏、波旁等优良咖啡品种的推广种植,预计更新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带动咖啡种植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在茶产业上,依托“茗上品”茶企技术力量,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年产值达400万元;稳定提升坚果、香橼等产业,年产值达230万元。同时与上端金自然村联动,共同推进雾露山茶研学基地“茶旅”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业态,2025年以来已累计接待北京、深圳等地研学团队13批200余人次,推动“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在于“尊重群众意愿、立足本地实际、坚持产业联动”。下一步,普义乡将通过系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强化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着力将理论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