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九甲镇老街子蚕茧收购点便热闹不已,满载蚕茧的农用车整齐排列,交售队伍络绎不绝。堆积的蚕茧宛如一座“雪山”,昭示着晚秋蚕茧的丰收。

九甲镇的桑蚕产业已经发展了十余年。“2013年县农科局和镇党委、政府带我们去景东县考察,了解到简易大棚养蚕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我回来就花2万多元在桑园地边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棚。”文岗村肖家组的付建荣笑着分享,“十多年来我一直用大棚养小蚕,棚内宽敞通风,蚕儿生长环境好,蚕病少,上茧率、茧层率都比室内饲养高,还省工省时。”
为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九甲镇以“科技兴蚕”为核心,积极推广科学养蚕技术。通过“小蚕集中空调共育+蚕技推广”的模式,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凸显其“短、平、快”的效益优势,切实帮助蚕农增收。同时,“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为蚕茧销路提供稳定保障,打消蚕农的顾虑。

“今年蚕茧价格好,加上‘小蚕集中空调共育技术’帮忙,效益比往年高不少。”她今年自己养了12张蚕,还帮其他蚕农育了近40张小蚕,养蚕收入加育种费,全年就有近4万元的收入。三台村平掌组的养蚕大户罗正燕说。
据悉,今年九甲镇共饲养种茧蚕266张、丝茧蚕75张,蚕农售茧收入达90万元。
云南网记者 高玥 通讯员 陈礼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