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岳宋乡,种植大户李江的百亩澳洲坚果基地迎来采收旺季。田垄间,农户们身背背篓来回穿梭,熟练采摘成熟果实,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家里总共种了650亩澳洲坚果,今年130亩进入挂果期,预计能采收25吨,销售额可达20万元。”李江笑着算起丰收账。在西盟县,像李江这样靠种植坚果增收致富的农户越来越多,坚果摇身变为“致富果”,离不开沪滇协作在种植、加工、销售三端的助力。
种植端:指尖灌溉 “智”造丰收
在中课镇班箐村的1600亩澳洲坚果基地里,一根根串联起坚果树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引人注目。
“澳洲坚果树对水肥管理要求很高,尤其开花挂果期正值旱季,雨水偏少。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精准满足了坚果树在这个关键生长期的需求,显著提高了坚果的产量和品质。”云南中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灿柏介绍,为进一步推动坚果产业增产增收,科学管理方式持续优化,2021年,上海对口帮扶项目投入200万元,在基地实施澳洲坚果灌溉工程,通过修建蓄水池、铺设输水管网、安装滴灌设备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不仅省时省力,也使坚果的坐果率和品质大幅提升。
“产量实现显著增长,几乎是连年翻番。同时人工成本也大幅节约,一年能节省15万元左右。”赵灿柏说。

加工端:标准化生产 擦亮“金字招牌”
除了种植环节的改善,沪滇协作还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坚果附加值,通过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当地坚果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升级。
在位于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的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颗颗饱满的坚果,经过脱青皮、清洗、冷风干燥、人工筛选等多道工序,转化为棕色的壳果,进入检验库等待下一步加工。“过去因硬件设施不完善,厂里只能完成脱皮、烘干等初加工环节。如今我们已实现取仁、调味、开口、裹衣等精深加工,初步建成标准化生产的开口笑和果仁加工线。”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开进介绍。2024年,借助沪滇协作机制,班母村以村集体入股方式投入570万元,实施澳洲坚果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新建冷库、无菌车间、原料仓库及配套设备。项目不仅以固定分红形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加工能力。同年,公司实现产值2200万元,真正做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规”。
“硬件升级后,我们成功取得哈士博认证,并获得良品铺子、味滋源等坚果头部企业的认可,目前已签订近百吨的干果订单。”顾开进说。通过支持建设标准化厂房、引进先进生产线,沪滇协作有效助力西盟坚果实现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重要跨越,持续推进该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销售端:多方牵线搭桥 拓展市场渠道
“多亏了沪滇协作搭建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参加一些展会,不仅现场签了订单,还建立了长期的销售渠道。”云南好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成操表示。2024年以来,在上海援滇干部的联系组织下,坚果企业不仅有机会参加展销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还通过牵线搭桥,与良品铺子、味滋源等坚果头部企业签署了近百吨的订单。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县的坚果种植总面积5.2万亩,预计产量1500吨,产值达2700万元。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从提篮小卖到畅销全国,坚果产业的蜕变正是东西部协作的生动实践。连绵的坚果树绿意盎然,村民们怀着收获的希望。这条跨越千里的沪滇协作之路,正让西盟县的绿果果真正变成造福百姓的“金果果”。
云南网通讯员 艾嘎 记者 高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