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思茅区一家村办企业门店“曼咖山野 云仙风物体验空间”开业,吸引了诸多咖啡爱好者的关注。这一热点是思茅区立足咖啡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咖啡产业的发展优势,全力办实事惠民生又一成果。
思茅区是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党建+”咖啡产业发展路径,依托现有的23.25万亩咖啡种植面积,引领周边3万余名群众增收。

随着曼咖山野云仙风物体验空间开业,曼东山村自有咖啡种植基地、自主经营的生产加工厂与城区的终端体验空间全链融合,实体运营迈出又一坚实步伐。据云仙乡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学介绍,该村将“党支部+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依托群众4868亩咖啡,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咖啡产业,挖掘曼东山咖啡特点,打造云仙咖啡品牌。构建“基地+加工厂+品鉴中心”的咖啡产业发展格局,2024年至2025年产季,曼东山咖啡厂就收购加工1600多吨咖啡鲜果,带动周边160多户咖农户均增收超3.5万元,咖啡豆销售总额更是达到17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获得大幅跃升,连续三年位居思茅区前列。
紧跟生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思茅区人社部门着力打造“普洱咖啡师”劳务品牌,打通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就业创业路径。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用力,提升咖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培育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通过‘培训+就业’‘培训+创业’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今年已经培训400余人,还将培训900余人。”思茅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龙江介绍,目前,大院1995社区已成功孵化多家由年轻人主理的咖啡工作室、文创小店和电商直播团队。带动100余人实现就业与自主创业。

2024年以来,思茅区以咖啡产业为牵引,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赋能”作用,成立普洱市首家咖啡行业党委,全覆盖开展咖啡馆(厅)“双找”活动,对全区登记注册的162家咖啡馆(厅)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动态调整花名册。通过“双找”活动,摸排出正常营业咖啡馆(厅)77家,其中咖啡种植基地(庄园、加工厂)7家,摸排出党员9名。
“在摸排中,我们了解咖啡馆(厅)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覆盖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区委两新工委负责人表示,通过组建咖啡产业党支部,让咖啡产业中的党员亮明身份,找到组织“归宿”。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张新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