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谦六乡芒竜村的村民活动室里暖意融融,数十名村民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着村里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这份被村民亲切称为“小宪法”的约定,共九章九十八条,涵盖社会治安、土地水源与建房管理、森林消防安全、家禽及野蜂养殖管理、农村公路与人居环境卫生管理、婚姻家庭与邻里矛盾调解、疫情防控、学生儿童教育管理、村委会规范化办公等九大领域,如今已成为引领乡村文明新风的“指南针”。

曾经的芒竜村,婚丧嫁娶常大操大办,不少村民不堪重负。针对这一现象,芒竜村通过村规民约推动从简办理,破除陈规旧风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大操大办,并制定相关惩处措施,促进村民自觉遵守规约。如今,在村规民约的规范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陋俗在芒竜村得以破除。
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芒竜村组建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卫生监督小组,建立“联户分片包干”制度,公共卫生实行联户分片包干,严格落实“一天一小扫、两周一大扫”机制。家家户户都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有效提升了村容村貌。

芒竜村的村规民约之所以能落地生根,在于其“源于村民、服务村民”的制定逻辑。村里成立村民议事会,通过“火塘会”“院坝会”等形式,让村民畅所欲言,共同商讨村规民约的制定。有人提出“宴席标准太高负担重”,有人建议“加强家禽养殖管理避免扰民”,有人希望“明确环境卫生责任”……每一条意见都被认真记录、反复讨论,最终形成共识。同时,在推行村规民约过程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家庭率先亮出承诺,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在婚丧嫁娶等方面树立标杆。通过党员带头,村规民约的执行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村民从“被动遵守”转变为“主动践行”。此外,芒竜村还将村规民约通过广播、宣传栏、小组群等形式广泛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文明的“声音”传进家家户户。
如今,走进芒竜村,昔日的“垃圾乱堆、污水乱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道、绿植环绕的庭院;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少了,邻里间的互助帮扶多了;封建迷信的“杂音”没了,读书学习、参与公益活动的“正能量”浓了。凝聚着村民智慧的村规民约,已然成为芒竜村解锁乡风文明的“密码”,让这个彝乡村寨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活力。
云南网记者 高玥 通讯员 罗国栋 施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