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盟:敞开党校门 守护丰收粮
近日,在西盟县委党校的操场内外,一幅别样的景象悄然上演。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整齐铺开,阳光洒下,谷粒泛着金光,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稻香的芬芳。

“今年,家里粮食丰收了,没有地方晾晒,怕发霉,可以借用党校的场地晾晒吗?”附近群众向党校工作人员询问。面对群众“晒谷难”的急难愁盼,党校工作人员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党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随即组织研判,并果断作出决策。
“打开校门,让群众进来晾晒粮食,校内车辆暂时远离学校停放,腾出更多空间给群众使用。”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华说。

这一决定,看似微小,却直击民生痛点,彰显了党校党组织“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担当。
“每袋90斤左右,今年收了60袋,要不是党校腾地方,这么多粮食真没处晒。”勐梭镇村民岩罕相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真实心声。
“党校的课堂从来不局限于课堂与讲台、服务于党员干部,也在群众的田间地头与家庭院落、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群众的粮食,更是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党校教师陈雪琴说。

近年来,党校不断用实际行动证明,机关大院从来不是群众走不进的“高墙深院”,而是群众可以随时停靠的“暖心港湾”。当稻谷归仓时,光依旧洒在党校的操场,那片曾铺满金黄的土地,已镌刻下党群同心的温暖印记。(陈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