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炮掌山村还困于产业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的僵局。如今,这里咖啡飘香、白花绽放、坚果满枝,“党建强、产业兴、村民富”的画卷在山间徐徐铺展。蝶变藏着基层党组织的担当,浸着党员干部的汗水,映着村民群众的笑容。

炮掌山村曾遭遇集体经济的“寒冬”——长期合作的咖啡企业终止租赁协议,加工设备与污水收集池闲置,集体收入锐减,村级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两委”班子在困局中寻出路。立足村内2.1万余亩咖啡的优势,村党总支与长木咖啡有限公司达成新协议:利用村集体建设的1615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和内设烘焙槽、脱皮机等器械的设备闲置期,开展自有咖啡鲜果加工及对外代加工,解决农户“鲜果难储存、销售渠道窄”的难题,破解村集体经济难题。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

曾经的炮掌山村咖啡种植户因收购价被压、加工技术落后,守着好果子却赚不到好价钱。改变,从党员带头打破“孤岛”状态开始。党员致富带头人王光、李忠成分别成立咖啡鲜果收购加工厂,从最初的小型收购点,逐步建成标准化加工车间,引入先进烘焙工艺提升咖啡豆品质。他们推出上门收购、透明定价、当场结算的服务,年收购量增长到2000余吨,覆盖周边60余户种植户。全村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致富格局,五年来,村民通过咖啡产业实现年户均增收1-2万元。

“靠山吃山”,曾经的炮掌山村,“吃山”方式单一。现在,炮掌山村立足山地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构建“山脚咖啡林、山顶白花林、全域澳洲坚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利用山脚平缓地块发展咖啡产业,面积达2.1万余亩,年产鲜果1.7万余吨;依托山顶林地资源种植白花林2.1万余亩,既实现生态保护,又通过办白花节、白花蜜养殖拓展增收渠道;协同打造澳洲坚果产业圈,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张宝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