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从“一粒米”到“一片景” 云仙乡的“稻”梦空间唤醒每一颗向往田园的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 17:21:46  来源: 茶城思茅

  原标题:从“一粒米”到“一片景” 云仙乡的“稻”梦空间唤醒每一颗向往田园的心丨乡村振兴

  秋风拂过田垄,大地铺展成金色的画卷,这是丰收酝酿的美好时节,更是农产飘香的喜悦时刻。11月1日,“走,克小团山”——云仙乡稻田文化季活动在骂木村小团山村民小组举行。本次活动融合农事体验、文化展演、体育竞技与亲子研学,全面展现云仙乡在农文旅融合、特色稻米产业与智慧农业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图片
“走,克小团山”——云仙乡稻田文化季活动在骂木村小团山村民小组举行。

  农趣竞技展风采,文明新风润心田

  金色的稻田边,欢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各队选手在金色的稻田里挥洒汗水,展开力量与技巧的角逐。打谷子比赛现场,梿枷起落,稻粒飞溅,比拼的是速度与效率;稻田接力比赛中,队员们背着玉米,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埂与泥泞中奔跑传递,考验的是耐力与默契;稻田拔河比赛则成为力量与团队精神的终极考验,各队选手赤脚深陷于泥泞的稻田中,双手紧握粗麻绳。随着裁判一声哨响,双方队员齐声呐喊,身体后仰,奋力拉拽。泥水在他们脚下飞溅,田埂上观众的加油声、呐喊声震耳欲聋。

图片
图片
打谷子比赛。
图片
稻田拔河比赛。

  这场运动会不仅是对农民体能和农耕技能的检阅,更是他们释放劳动激情、享受丰收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方式,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

  “我参加了挑担子比赛,沉甸甸的担子里装的都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整个过程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我们齐心协力把玉米挑到终点时,那种成就感,比秋收看着满仓粮食还高兴!”参赛选手鲁浩兴奋地说。

图片
爱心义诊。

  与此同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在现场同步开展。悠扬动听的山歌表演传递着浓郁的乡土情怀;爱心义诊摊位前,医护人员耐心为村民检查身体,送上健康关怀;谈心服务则提供了倾听民声、疏导情绪的温馨平台。这些活动弘扬了文明乡风,体现了对农民身心健康的关切,为热闹的文化季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暖流。

  亲子研学乐翻天,稻田课堂趣味多

  在主会场竞技如火如荼的同时,分会场的亲子研学活动则为参与者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自然教育课堂。

图片
亲子研学活动。

  水稻科普环节,孩子们围着农艺师,聆听从一粒稻种的发芽到稻穗的低垂这一过程,深入了解了“盘中餐”的来之不易;稻草人制作区充满了创意与协作,家长们负责搭建框架,孩子们则用稻草和旧衣物进行装饰,一个个形态各异、充满童趣的稻草人相继诞生,成为稻田的新守护者;在彩绘草帽区,孩子们俯身于画架前,用五彩的画笔在草帽上描绘心中的彩虹、稻田和家园,一顶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就此诞生。稻田摸鱼活动将亲子互动推向全天最高潮,大人和孩子纷纷卷起裤脚,跳进水田,在泥泞中追逐游鱼,欢笑声此起彼伏。泥水溅满了孩子的脸颊和衣衫,却掩不住每一张脸上纯真而满足的笑容,这片稻田成了最天然的亲子乐园。

图片
稻草人制作。
图片
彩绘草帽。
图片
稻田摸鱼。

  家长舒香妮说:“孩子长期生活在城市里,我希望借此机会带她前来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让她对农村的真实面貌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她能够了解农民种植水稻的艰辛,明白我们日常所食用的稻谷是如何从田间走向餐桌的。通过这样的体验,期待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懂得珍惜粮食、热爱生活,并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进而培养出对自然、对生活、对周围人的感恩与关爱。”

  稻香蕴育新希望,乡村振兴绘蓝图

  本次稻田文化季活动不仅是节庆的狂欢,更是云仙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云仙乡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乡”战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大粮仓”向高品质、高效益的“绿粮仓”转型。

图片
云仙乡稻米喜获丰收。
图片
云仙乡作物喜获丰收。

  在这一转型进程中,云仙稻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最亮眼的篇章,形成了“双生并蒂”的良好格局。“芒木傣香米”作为传统优势稻品,种植历史悠久。其核心产区位于平均海拔860米的低热河谷,全年无霜、光热条件优越。在独特气候与农户精耕细作的共同作用下,稻米充分吸收自然精华。成品米粒饱满,质地柔软粘糯,蒸煮后香气浓郁,入口甘甜回润,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2024年销量突破50吨,预计2025年产值将保持稳定,带动农户增收效果显著。在稳固“傣香米”产业基础上,为丰富产品矩阵、增强抗风险能力并探索可持续农业模式,2025年云仙乡成功引种并推广抗旱性更强的“旱香米”。全乡推广种植面积达3275.5亩,喜获丰收。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云仙乡农业科技应用的成效,也为适应多元气候、保障粮食安全开辟了新路径。旱香米凭借其耐旱特性、稳定产量及独特口感,为未来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图片
“走,克小团山”——云仙乡稻田文化季活动现场。

  骂木小团山农文旅融合项目则正在书写“山水田园”新篇章。该项目以“田园体验+露营烧烤+滨水娱乐”为特色,将传统农耕空间转化为可感、可玩、可赏的文旅场景。游客在此既可体验收割之乐,拍摄稻浪美景,又能在夜晚的滨水营地观星烧烤,实现了从“单一农业”到“多元业态”的价值跃升。

  “我们以‘稻’为媒,以‘节’促产,生动展示了农业成果与特有田园的魅力,有效推动了三产融合,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依托‘傣香米’‘旱香米’‘曼咖山野’‘大芦山土鸡’等品牌,延伸种植养殖端价值链,打造‘高标准农田+农文旅’新样板,实现‘一粒米’到‘一片景’的价值转变,同时,发挥好智慧农业平台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云仙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致富热土。”云仙乡副乡长字保旭表示。(陶俊蓉 龙琦 王晓东 罗嘉)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