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景迈山:茶香融万物 团结铸金山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4:06:12  来源: 澜沧发布

  原标题:景迈山:茶香融万物 团结铸金山

  在云南省的崇山峻岭之间,蕴藏着一片自然的瑰宝与文化的奇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这里,不仅是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一曲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由汉族、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等多民族用千年时光共同谱写的团结史诗。

  与青山共生 守千年茶约

图片

  千年之约,始于一片神奇的树叶。布朗族先祖帕哎冷的遗训,如同血液,流淌在每一个景迈山人的心中:“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这朴素的智慧,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交相辉映,成为景迈山各民族共同遵守的生命法则。

  村民李爷爷说:“以前路不通,好茶出不去。现在党和国家给我们修了路,发展了产业,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更要团结起来,把老祖宗留下的茶林保护好!”

  不同的民族,同一个家园。他们因茶而聚,因茶而兴。从昔日茶马古道的艰难险阻,到今日四通八达的乡村振兴路,一条条道路,连接起内外,更连通了党心与民心。在保护与发展的话题前,没有“你们”和“我们”,只有“我们一家人”。这份共同的守护,让“人在茶中、茶在林中”的共生智慧,最终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火塘育同心 薪火铸团结

图片

  当晨曦划破云海,景迈山的一天,总在火塘边开启。火,是文明的起源,也是景迈山文化血脉不息的原点。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苏国文说:“我的爸爸就是当年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盟誓的代表。他告诉我们,要像碑文里说的那样,‘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这个精神,就像烤茶的火塘,永远不能熄。”

  在景迈山的各个村落,火塘是课堂,传承着技艺与品德;火塘也是议厅,凝聚着共识与力量。从“火塘议事”到“火塘夜校”,党的政策、生态保护的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这炉火,淬炼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罐茶,沸腾着各族儿女“一心一德,跟党走”的坚定誓言。

  和美共此时 共绘一家亲

图片

  四月,春茶初歇,景迈山便迎来了它最绚烂的时节。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傣族的泼水节,接踵而至,交织成一幅各民族美美与共的欢乐画卷。

  景迈山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早已习惯了过节时互相邀请、一起热闹,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大家共同欢度的时刻。节日期间,他们走村串寨,共享节庆。节庆,不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礼赞。千百年的交融,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携手向未来 茶香漫九州

图片

  守护,并非故步自封;传承,意味着继往开来。新一代的景迈山人,铭记着誓词碑的誓言,感念着党的恩情,沿着党指引的康庄大道,用电商、文旅、文创,让景迈茶香翻山越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一片茶叶到一个业态,从火塘微光到网络世界,变的是发展的手段,不变的是守护的初心和“一心一德”的誓言。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团结,是在党的领导下,让各民族的色彩在同一幅画卷上泼洒绚烂,共同托举一个属于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年轻茶人仙贡说:“我们这代人很幸运,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支持,又背靠景迈山这么好的资源。我们不仅要把茶产业做好,更要把我们多民族团结的故事讲给世界听,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好乡村振兴的路!”

图片

  景迈山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生态智慧、文化传承保护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永恒传奇。他们与岁月同饮,共同守护着这片人类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永续发展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征程上,写下景迈山的壮丽诗篇。(石芮 李晓维)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