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头图 >> 正文
宁洱:7716亩旱稻,“稻”出高产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08:42:06  来源: 宁洱发布

  原标题:【乡村振兴】宁洱:7716亩旱稻,“稻”出高产新答卷

  眼下正值稻谷成熟的关键时节,为精准掌握宁洱县2025年旱地优质稻实际产量、科学评估全年粮食生产成效,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近期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的旱地优质稻种植区,全面开展稻谷测产工作,为后续粮食收储、政策落实及农业产业规划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图片
成熟的稻谷 张亚 摄
图片
饱满的稻穗 张亚 摄

  在宁洱镇温泉村老许寨村民小组的连片旱稻田里,测产团队严格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标准流程,测产专家组在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后,实地查看项目区旱地优质稻长势,评估认定示范片与推广片的田间生长情况,并根据好、中、差三个产量层次,各随机选取1块面积不少于1亩的田块开展实收测产。同时,专家还围绕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稻米品质等核心指标进行综合研判,确保测产数据客观公正、真实可靠。

图片
开展稻谷测产工作 张亚 摄
图片
开展稻谷测产工作 张亚 摄

  旱地优质稻的最大优势在于无需持续灌溉,特别适配宁洱山区、半山区的旱地环境。相较于传统水稻,旱稻不仅能节约用水60%,还可节省40%的人工成本,成功将曾经“靠天吃饭”的旱地转变为高产田,使其在当地具备极强的推广价值,成为推动山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的重要选择。据统计,今年宁洱县共完成7716亩旱地优质稻种植,覆盖9个乡镇68个村委会1641户农户,其中县级示范种植样板2000亩、推广面积5716亩,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00.2%,推广成效显著。

图片
收稻谷 周维艳 摄
图片
收稻谷 周维艳 摄

  这样的亮眼成果,离不开技术力量的全程护航。为确保旱地优质稻“种得好、能高产”,普洱市、县两级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紧密协作,从品种筛选到田间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注入专业技术支撑。县里不仅发放技术手册2500份,还开展技术培训80场次,累计培训农户2568人;技术人员更在作物关键生育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做好水肥调控、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控工作,既为旱地优质稻生长扫清障碍,也让更多农户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

  “今年普洱市共推广旱地优质稻15.16万亩,我们从全市层面做好生育期各环节技术指导,后期又重点推进抽测产工作。”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晓花介绍,“宁洱镇温泉村示范样板田,是今年首次种植,从前期观察来看,田间表现十分出色,杂草清除彻底,病虫害防控到位。接下来,全市各个县都将对核心样板开展抽测,为下一步更大范围推广示范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普洱市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开展抽测产工作 张亚 摄
图片
成熟的稻谷 张亚 摄

  目前,此次测产中最高亩产已突破600公斤,这不仅是产量数字的突破,更是山区农业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传统水稻到耐旱旱稻,每一步调整都紧密贴合宁洱当地自然条件与农户实际需求。

  下一步,宁洱县将继续优化旱地优质稻品种布局,深化“科研+推广+农户”协作模式,把此次高产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种植方案,让更多山区旱地变身“丰收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稻”动力。(张亚 周维艳 罗刚)

图片
谷粒 张亚 摄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