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西盟:边疆振兴的佤山答卷 翁嘎科镇红色基因与幸福实践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15:37:23  来源: 西盟云

  原标题: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西盟:边疆振兴的佤山答卷 翁嘎科镇红色基因与幸福实践的双向奔赴

  回望历史。当晨雾漫过阿佤山时,西盟阿佤新寨的炊烟与边境线上的五星红旗一同升起。翁嘎科——这座滇缅边境的佤族小镇,正以千年织锦文化为经,以抗日烽火记忆为纬,编织着跨越八十载的时空对话——从1942年澜沧江畔的铮铮誓言,到2025年抗日纪念碑的沧桑刻痕与幸福村寨的袅袅炊烟,藤蔓缠绕的百香果基地,共同诉说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在边疆的生动实践。

  烽火铸魂 佤山抗战记忆的红色传承‌

  翁嘎科镇的佤山抗日自卫总队纪念碑巍然矗立,如一座血色丰碑,铭刻着阿佤人民以生命谱写的爱国史诗。

  1942年夏,日军突破中英联军防线进犯滇缅边境西盟佤山。中共党员江枕石受命潜入澜沧,联合李晓村、尹溯涛等志士组建抗日力量,成功凝聚各族群众。当爱国首领罗正明被说服后,一支由普洱、景谷、澜沧三地300余名民众自发组成的队伍如星火燎原,在边境点燃抗日烽火。同年8月,澜沧县保安大队成立,罗正明率部死守南卡江畔。

  1945年2月,部队在允恩整编,成立佤山抗日游击支队(后改称佤山抗日自卫总队)。3月下旬,支队分三路反攻,其中北路军第五大队从勐董出发,先后收复永和、蛮国等地,最终集中进攻敌指挥中心。随着日军全线溃退,至5月底佤山区全境光复。这支以严明纪律赢得民心的队伍,成为收复失地的中流砥柱。

  1946年初春,迫于英国压力,总队遗憾解散。如今,这座英雄热血浇筑的丰碑上,仍传递着跨越时空的民族精神。

  甜蜜事业 乡村振兴的产业密码

  晨雾中的翁嘎科镇英候村,百香果藤蔓下泛黄的果实压弯枝头,村民们的剪刀声与欢笑声交织成丰收的乐章。种植大户岩说轻抚果实笑道:“这些‘金疙瘩’让钱袋子鼓起来了!”

  自2022年起,翁嘎科镇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将百香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过班弄村三组百香果套种蜜本南瓜的立体种植模式,创新实现“一地双收”的农业实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得以实现。在英腊村罗阳组示范基地,采用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合作经营分股金的“三金”联农机制,土地的增值与农民的增收得以实现。

  如今,百香果产业已覆盖全镇5个行政村,1300余亩基地成为乡村振兴样板。夕阳下,岩说哼着佤族小调盘点收成,鼓胀的钱包奏响“土里生金”的致富曲。

  固边兴边 幸福村寨的治理实践

  走进翁嘎科镇村寨,佤族屋舍掩映在绿树红花间,青灰色的瓦片与绿树红花相映,干净整洁的村道蜿蜒至家家户户。

  “幸福是什么?我的感触就是寨子越来越美。”龙坎村党总支书记岩纳望着焕然一新的寨子感慨道。

  2021年以来,翁嘎科镇沿着云南省“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龙坎村、班弄村等边境幸福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厕所革命”、沿街墙绘等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围绕“规、清、改、建、管、融”的思路,着力开展“关鸡拴狗”“违建拆除”“五园建设”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如今村道洁净如洗,庭院绿植点缀,5个绿美示范村与16个自然村的香樟、凤凰木、黄金菊等共同织就2.8万平方米的生态画卷。

  傍晚时分,村民自发清扫寨道的场景已成常态。岩纳笑说:“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新风化雨 幸福是新风拂村寨

  晨光中的翁嘎科镇英候村,红白理事会通过身边案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村民岩腿感慨:“现在办丧事不用摆3天流水席,花销省了一半多。”

  这种改变源于理事会“事前介入-事中指导-事后回访”的全程服务机制,通过上门劝导和典型示范,帮乡亲们卸下了人情负担。

  近年来,翁嘎科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生态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以百香果、牛油果、坚果等“甜蜜事业”,挖掘如佤族织锦、佤族竹编、班杯调等佤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举办“村晚”“百香果杯”等活动,让传统焕发新生。同时,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引导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陈规陋习,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英腊村已获评省级文明村,整洁的民居与互助民风,共同绘就乡村新气象。

  界碑为证 “五位一体”固边防线

  9月的南卡江烟雨朦胧,湿润山林,草木清香。天光未亮时,翁嘎科镇龙坎村的联防员岩温与队员踏露巡边。

  “界碑在这里,守护就是我们的根。”望着雨雾中若隐若现的界碑,岩温常与队友感慨。

  像岩温这样的村民联防员有11人,他们轮班驻守4个联防所,用日复一日的跋涉丈量国土经纬。

  近年来,翁嘎科镇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强边固防体系,由党员、民兵和群众组成的护边队伍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政策宣讲和纠纷调解。通过整合镇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成立的镇综治中心,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5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文化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55次,成立综治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26件,调处成功率达85%。

  如今,翁嘎科镇家家门前的五星红旗与青山相映,“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意识已融入血脉,织就边境线上最坚实的防线。

  从抗日烽火中的抗战铜炮枪到乡村振兴“金钥匙”,翁嘎科镇用80余年证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当佤族老人用布满皱纹的手抚摸界碑,当孩童们在新建的篮球场上欢笑奔跑,历史文脉与时代脉搏在此交汇——这既是阿佤山的民生答卷,更是新时代中国边疆的生动注脚。(李毅 李群昌 李钰安)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