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看发展丨从高原到江海!景东冷链基地打通鲜产通道,赋能绿色经济破圈生长
8月29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5年省级物流枢纽和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景东县上榜2025年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景东县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培育“标准化种植+多元化营销”为重点,持续打造“景东无量鲜生”区域公共品牌,高原特色农产品远销全国及东南亚、日韩等国家。
在普洱市最北端,景东县正以一座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支点,持续释放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鲜” 活力,构建起连接滇西、辐射全国、通达东南亚的物流大格局。这座依托天赋资源与区位优势崛起的冷链枢纽,不仅让无量山的绿意、川河坝的沃土转化为经济动能,更成为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活实践样本。
区位枢纽:多维交通织就物流网络
景东县地处滇中、滇西、滇西南4州市8县(区)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坐标使其成为区域交通的“十字路口”。当前,景文、墨临、南景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楚景、大临高速公路加速推进,景东机场前期工作稳步开展,临沧经景东至楚雄铁路进入规划研究阶段,“三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雏形初显,内联乡镇、外通边境的交通脉络日益清晰。
作为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景东向南可直达中老泰经济圈,向北衔接大理国家级物流枢纽,凭借“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正逐步成为滇西南农产品集散分中心,为冷链物流的“快进快出”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根基:高原馈赠的“鲜”源活水
景东坐拥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被誉为“天然绿色宝库”。这里孕育了4.2万亩古树茶、28.6万亩野生茶,更以16万亩蔬菜、9.29万亩水果、10.82万头肉牛的产业规模,赢得“粮仓肉库”“茶山果园”的美誉。2024年,全县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12亿元,其中70%实现外销,水果产值突破10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超32亿元,为冷链物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货源。
依托优质的水土资源——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83.3万亩耕地中30万亩适宜种植优质蔬菜,川河坝、者干坝等低热河谷地区近10万亩轮作农田,景东在冬春季蔬菜供应上形成独特优势,填补了全国市场的季节性空白,成为“南菜北运”的重要货源地。
基地实力:全链冷链守护“第一口鲜”
景东县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总占地242.99亩,以“1果蔬冷链物流主核心+1肉类冷链物流辐射区+N高附加值农特产品仓储物流节点”为框架,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冷链体系。其中,锦屏镇的果蔬冷链主核心与文井镇的肉类冷链辐射区协同发力,目前已建成冷库容量超20万吨,全部建成后将突破30万吨,50%以上区域聚焦冷链设施建设,可满足果蔬预冷、肉类保鲜、高附加值农产仓储等多元需求。
基地由国家级龙头企业通海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运营,已引进6个云南省蔬菜行业单品大王,落地15家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景东无量鲜生”“景量牛业”等品牌。通过全程温控技术,无量山的香椿、川河坝的鲜玉米等产品可在48小时内直达北上广深,更成功进入日韩市场及天生祥、明康汇、海底捞等知名平台。2024年,基地出口蔬菜价值达7000万元,2025年预计突破8000万元。
发展引擎:科技赋能与品牌升级
基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与品牌的双重加持。景东依托浙江大学、上海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力量,组建7个专家团队,推行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作为云南省第一批无公害基地认定示范县,这里的产品以“绿色有机”标签赢得市场认可。
在市场流通端,基地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成116个益农信息社,在上海设立营销中心,与北京华联、拼多多等建立合作,形成“线上+线下”“省内+省外”的立体销售网络。6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含5家省级龙头企业)通过产销对接、入股分红等机制,带动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让冷链物流不仅成为“保鲜链”,更成为“增收链”。
从哀牢山清晨的薄雾缭绕,到冷链运输车的恒温舱内;从田间地头的新鲜采摘,到国际市场的货架陈列,景东县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以“鲜、快、优”的核心竞争力,让高原特色农产品跨越山海、鲜达天下。这座崛起于滇西的冷链枢纽,既是景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见证,更是云南打通农产品“最初一公里”、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