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就是一道防线,一名党员就是一个哨点。”入汛以来,普洱市思茅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汛”而动、向险而行,通过建强指挥体系、织密组织网络、凝聚党群合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强大动能,以实际行动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堤坝,有力保障社会大局稳定。
织密组织链条,筑牢高效“指挥网”
坚决落实“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人”四级防汛责任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24小时带班值守,牵头组建7个由处级领导带队的工作督导组,深入一线指导防汛工作,确保指令畅通、执行有力。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链条。推行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员五级责任主体,将防汛责任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全区共建立基层转移避险网格686个,配备网格员1819人、地质灾害监测员74人、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519人,构建起严密的组织防护网络。
党员冲锋在前,勇当抢险“急先锋”
思茅区各级党组织将防汛救灾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与担当的“主战场”,严格按照《普洱市基层党组织在自然灾害应急救灾中发挥作用工作指引》做足准备,强化应急处置,筑牢防汛屏障。迅速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突击队109支,覆盖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低洼易涝区,成为群众身边最可靠的“预警员”和“守护者”。严格落实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抓实城市内涝防御和极端气象灾害应对。应急、消防、交运、自然资源等部门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备状态,584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风险隐患排查、紧急避险转移等工作,累计下沉排查990人次,排查并整改问题隐患84个。针对山洪易发区特点,倚象镇党员干部冒雨在7处过水路面拉设警戒线,并用红漆清晰标注“安全水位”“危险水位”双线,组建水利党员“校准组”每3天复核水位阈值,根据降雨情况动态调整警示高度,构建“物理隔离+动态监测”双重防护网。云仙乡组建12支具备“会骑摩托车、会用油锯、会用锄草机”技能的村级预置救援队,充实一线抢险力量。
党群协同联动,共筑生命“安全线”
思茅区各乡镇(街道)、各职能部门紧密协同,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响应,凝聚起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严格落实“三个紧急撤离”和“四个一律”要求,对山区转移避险实行网格化管理,对特殊人群实行党员“一对一”包保机制,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目前,全区累计开展转移避险演练12次4643人次,紧急避险转移83户240人。近期,六顺镇接到强降水预警(82.7毫米)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镇、村、组三级联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4支45人的救援队伍、11辆应急车辆以及御寒、生活物资迅速集结,仅用1小时便将13户46人全部安全转移,生动诠释“党群同心、高效协同、不落一人”的防护理念,确保抢险救援始终跑在灾害前面。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熊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