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丰收的乐曲正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各地奏响。富邦乡的石榴、雪林乡的茯苓、南岭乡的七彩花生……这些带着山野气息的特色物产,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产业模式创新与村民智慧相结合的生动注脚,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山乡新画卷。
走进富邦乡邦奈村芒丙小组的石榴园,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迎接八月的丰收。2018年,邦奈村党总支部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推行“党总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协作模式,牵头成立澜沧向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从大理白族自治州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种植。2025年,芒丙小组共种植石榴800余亩,亩产1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3元左右,每亩毛收入可达到20000元左右,预计丰果期每亩毛收入可达到3到4万元。如今,作为富邦乡“党建+特色产业”的标杆项目,邦奈村芒丙小组的石榴产业正以“又大又甜”的品质优势,书写着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答卷。
雪林乡雪林村的茯苓产业同样是党建引领产业兴的代表。在雪林村党员种植基地里,党员与村民分工协作,小心翼翼地刨开土壤、采挖茯苓。雪林乡党员种植基地创新探索“党员基地+企业”合作模式,通过引进专业企业为茯苓产业发展注入动能。“茯苓种植技术易上手,能把闲置的林地资源充分盘活,给村民拓宽了就业渠道、增添了收入来源。”党员张叶不勒介绍,随着茯苓产业发展,村里已季节性解决200余人次就业,务工村民日均能拿到100元收入,不少村民还能额外收取土地租金。目前,基地茯苓种植规模已达320亩,且引入无人机运输等现代化手段,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作业效率。经前期测算,基地茯苓每亩产量约4吨,按当前每公斤8元的市场收购价计算,预计总产值可达1024万元,充分彰显出该产业强劲的经济效益与广阔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南岭乡的村民们正享受着七彩花生丰收带来的喜悦。这些“彩色珍品”通过批量外销、订单合作、电商平台直发等多种渠道走向各地市场,为村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据了解,南岭乡依托独特的山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以奖代补”政策推广七彩花生种植,今年种植面积210余亩。其中,澜沧慧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租地119余亩建立示范基地,在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提供了务工岗位。“我在基地务工,既能学技术,又不耽误自家农活,一个采收季下来能挣近3000元,加上自家种花生的收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正在分拣花生的村民笑着说。
从石榴园里的欢声笑语,到茯苓基地的现代化运输,再到七彩花生电商平台直通的高效快捷,随着丰收的号角响起,澜沧县的特色农业之路正越走越宽,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最亮眼的底色。
云新闻记者:高玥
澜沧县融媒体中心:罗礼萍 陈玥 邓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