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竹塘产业】秋茧丰收忙 “织”出乡村振兴新“丝”路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近日,澜沧县竹塘乡南本村的蚕农们迎来了蚕茧丰收的喜悦时刻!一颗颗饱满洁白的蚕茧,不仅承载着农户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更编织着乡村振兴的致富梦想。
早晨,蚕农们满载雪白的蚕茧奔赴收购站,一张张喜悦的笑脸,映照出蚕桑产业带来的实在收益。满载蚕茧的车辆整齐排列,前来交售蚕茧的蚕农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着卸货、称重、验收、开票、装车,各个环节井然有序。收购的蚕茧堆积成一座座“银雪山”,与现场忙碌的人群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蚕丰人乐”的热闹图景。
“我家目前养了16张,春蚕收入12000元,夏蚕收入18700元,正秋蚕收入将近11900元,计划晚秋蚕还要养6张,今年总共养22张,一年到头预计能有55000元,收入很可观。”竹塘乡南本村汉族老寨李娜四高兴地说。
近年来,南本村积极推广科学养蚕技术,通过优质桑树种植、科学的蚕室管理等方式,大大提高了蚕茧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确保蚕茧销路稳定,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蚕桑养殖一直是南本村的传统特色产业,如今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带动了全村63户农户增收,年均增收达139.3万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致富。”南本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蒋学林介绍。
看着一筐筐丰收的蚕茧,村民们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信心。“蚕桑产业是一个见效快、周期短的项目,每饲养一批蚕只需要30天左右。根据桑园情况每年可饲养4至6次,有两个劳动力的家庭每批蚕可饲养4至6张,收入可达1.2万至1.8万元。”竹塘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志诚说。
截至目前,竹塘乡桑园面积达1566.9亩,蚕种1383张,蚕桑养殖户涉及5个村161户,预计2025年总产值248万元以上,蚕桑产业的发展为蚕农们带来了收益和希望。
下一步,竹塘乡将紧扣地理优势、政策引领、示范带动、模式创新等关键要素,全力突破传统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瓶颈,大力推动竹塘乡种桑养蚕“一村一品” 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富民强乡的乡村振兴之路。(李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