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清扫”到“共治”:澜沧各地绘就健康乡村新底色
针对高温多雨天气带来的蚊媒传染病风险,澜沧县快速响应,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近日,澜沧县各乡镇持续启动“清积水灭蚊”专项行动。
竹塘乡
澜沧县竹塘乡以党建为引领推进蚊媒传染病防控,凝聚多方合力改善乡村环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压实属地责任,明确各部门及村(社区)职责,确保整治全覆盖。自8月19日行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带头清理垃圾杂物和道路杂草,从源头消除蚊虫滋生环境。截至目前,全乡累计组织环境整治行动60场次,参与人员达800余人次。
同时,坚持“科学防控、靶向发力”,组织专业培训,整合党员、志愿者和村民力量,重点排查清理房前屋后、排水沟渠、积水容器等蚊虫易滋生区域,采取差异化清理方式,督促居民落实家庭防病责任,阻断疾病传播途径。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利用微信公众号、村民群、“大喇叭”广播、入户宣讲等方式,高频推送防控知识,指导群众清除积水、改善卫生习惯,形成“人人讲卫生、户户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酒井乡
近日,澜沧县酒井乡开展以“清积水、灭成蚊、除孳源”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从乡镇主干道到村(社区)巷道,从公共区域到村庄角落,领导班子与干部群众“各自行动、共同参与”,投身环境整治、卫生清扫、环保宣传等活动,形成“村村有行动、全员齐参与”的生动局面,为洁净家园建设提速。
行动中,村民主动参与,手持扫帚、镰刀等工具,对房前屋后、村组道路进行“地毯式”清扫,重点清理道路两侧杂草灌木、垃圾杂物,通过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等举措,打造整洁居住环境。针对卫生薄弱环节,组织力量深入清理卫生死角,全面清除堆积的垃圾、杂物和杂草,疏通沟渠、清积水,消除隐患;同时加大垃圾集中堆放点清运力度与频次,避免滋生细菌蚊虫。在环境清理基础上,结合消杀专业队伍与群众力量,对绿化带、公厕、垃圾箱等蚊虫易聚集区域科学规范消杀,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保障群众健康。
文东乡
当前蚊虫高发,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攀升。为降低蚊虫密度、阻断疾病传播,澜沧县文东乡响应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全面开展“清积水、灭成蚊、除孳源”专项行动。
行动中,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村组,针对房前屋后、沟渠、垃圾堆放点等重点区域整治环境,清理垃圾、疏通沟渠、消除卫生死角;排查闲置容器、花盆托盘等积水处,翻盆倒罐除积水,杜绝蚊虫产卵。药物消杀环节,专业人员科学配比高效低毒杀虫剂,对草丛、庭院、楼道等蚊虫栖息活动区全方位喷洒,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同时,通过广播、微信群、群众会议等宣传蚊媒传染病危害及防蚊知识,工作人员入户发资料、讲方法,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主动参与行动。
大山乡
为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筑牢辖区健康防线,营造整洁、优美、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近日,大山乡开展新一轮常态化爱国卫生运动。
活动现场,党员干部带领志愿者队伍迅速投入清洁行动。大家手持扫把、锄头,分工协作,对村民活动广场、周边道路等公共区域进行深度清扫。积存垃圾、枯枝落叶、烟头纸屑被逐一清理,公共区域面貌焕然一新,赢得现场居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热火朝天的场景,是各村积极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的缩影。通过定期组织此类集中清扫行动,并配套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设立“卫生红黑榜”等长效措施,村内陈年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整治,公共区域环境显著提升。此外,一次次的亲身参与活动,让“人人动手、清洁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维护美好环境的自觉性在村民中蔚然成风。
下一步,澜沧县将继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健康宣传,推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倡导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行动,营造“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健康的辖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