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普洱频道 >> 要闻 >> 正文
沪滇协作深山结硕果 墨江县龙潭乡焕发振兴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14:58:23  来源: 云南网

  沪滇协作的暖流跨越山海,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龙潭乡落地生根。由上海市金山区投入685万元援建的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小学标准化运动场、村级集体经济业务用房三个重点项目,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与民生期盼,正迅速转化为推动龙潭乡经济活力和民生福祉跃升的强劲动能。

  集镇焕新:“马路市场”变“商贸动脉”

  清晨,龙潭乡农特产品集散中心热闹非凡。村民背着竹篓将新鲜时蔬摆上摊位,肉铺的剁砍声与叫卖声交织成热闹的晨曲——新市场自投用以来,便成了十里八乡最热门的去处。

  “以前蹲在路边卖菜,遇到下雨就抱着菜去屋檐下避雨,现在有了固定摊位,雨淋不着,环境干净,来买菜的人更多了。”木化村山神庙组脱贫户白海波擦着货台,上面整齐码放着时令蔬菜、土鸡蛋等农货。

  这座总投资935万元(含上海金山帮扶资金600万元)的集散中心,占地开阔、分区合理,设有28个铺面及126个临时摊位,照明、排水、消防等设施一应俱全,彻底终结了当地“以路为市”的历史。

  标准化集散中心的建成,集镇商贸集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辐射周边部分乡镇及十余个村寨,不仅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还为监测户、脱贫户提供2个管理岗位,预计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2万元。集散中心为村民开辟出新的增收渠道,成为撬动乡域经济繁荣的有力支点。

  校园蝶变:塑胶跑道上的成长欢歌

  课间操铃声刚落,龙潭小学的塑胶跑道上立刻跃动起孩子们的身影。老师带着学生们玩起“老鹰抓小鸡”,欢声笑语在阳光下格外清亮。这方曾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的场地,因50万元上海金山帮扶资金的注入,蜕变成了安全美观的现代化运动场。平整的硬化地面、标准的塑胶跑道、清晰的运动标线,为孩子们打造了一片安全无忧的体育教学空间。

  “孩子们在黄土地上奔跑,身后扬起阵阵烟尘。现在每天的阳光体育时间,全校550名师生都能充分活动,开展运动会报名的人数相比以前翻了一倍。”龙潭小学体育老师郭星阁翻出改造前的照片说道。

  集体增收:白墙红顶里的共富希望

  村级集体经济业务用房前,梁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金平正指引客人入住。这座由35万元上海金山帮扶资金援建的两层小楼,一层是乡村早点档口,二层是由“梁子”“木化”等8村命名的主题民宿及合作社办公室,正成为各村集体经济的“孵化基地”。

  “运营一年下来,餐饮住宿收入预计能为8个村带来4.3万元集体经济收益。”黄金平指着入住率统计表说。业务用房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无阵地、缺平台”的难题,显著提升了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增收的坚实一步。

  山海同心:协作之花绽放在振兴路上

  “上海援建的这三大项目,件件直指我们发展的关键需求和民生期盼。”龙潭乡党委书记赵云忠说道,“新市场盘活了商贸,新操场滋养了下一代,新业务用房壮大了村集体。这685万元带来的,不仅是眼前看得见的变化,更是点燃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信心之火,为龙潭乡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繁华东海之滨到壮丽云岭深处,上海与云南的帮扶情谊跨越千里山海,在龙潭乡的土地上结出了惠泽民生的丰硕果实。三个重点项目的建成投用,如同一组强劲引擎,驱动着龙潭乡在产业振兴、教育提质、集体增收的征途上加速前行,生动诠释了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共同谱写着山海情深、携手共富的时代新篇。

  云南网通讯员 罗春梅 记者 胡梅君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