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洱:创业“双引擎”激活城乡发展新动能
从星星点点的乡村创业星火,到熙熙攘攘的夜市烟火繁华,宁洱县依托区位优势,挖掘本土特色,持续培育横寨创业村落和普洱古镇民族团结创业街区创业“双引擎”,业已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消费新地标,有力促进了创业、就业,激活城乡发展新动能,也为普洱打造“创业之城”增添亮点。
走进位于新平村的横寨创业村落,院墙上的普洱茶、普洱咖啡文化小品景观、机械部件、闲置瓦罐、老旧的咖啡设备把道路、院墙装扮得别具一格。由组内道路串联起来的十多家农家乐,提供特色餐饮、普洱咖啡、普洱茶等体验,藏着最地道的宁洱乡土味儿。曾经靠务农为生的村民,如今纷纷端起了“创业饭碗”。
“以前我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小卖部和父母务农,现在开了这个咖啡馆,确实是增加了一个收入来源。”打造创业村落之后,村庄内的环境明显提升,村民李昀燕抓住机遇,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了现在的横寨咖啡馆,实现了增收。
在横寨创业村落打造过程中,当地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一规划、整体提升,推动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农户变商户,打造出具有宁洱特色的旅居产业村落。同时,还成立了运营机构,推出助力创业的“七个支持”和“四免一补”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一个筑巢圆梦的发展平台,不断吸引创业者加入。
“回来创业三四个月了,生意还是比较好的,我觉得我们村以后会发展得更好的。”村民胡英外出创业多年,之前在孟连开餐馆,横寨小组打造创业村落后回家创业,经营的“全聚农家园”主打宁洱哈尼族特色菜,每到周末座无虚席。谈到未来的发展,她充满信心。
横寨创业村落就像一根“金纽带”,用村民的好手艺、家乡的好味道,托起致富的新希望。目前,小组内已形成丰富多元的创业业态,注册登记商户包括餐饮类11家、百货类7家、土特产类4家、民宿类2家,每年接待参观游览、品鉴美食的游客约15万人次。
据统计,横寨创业村落已带动当地村民新增创业项目24个,年增收总额突破300万元。这个昔日沉寂的城边寨,如今成了“产业兴、村民富、寨子美”的振兴样板。
“下一步,打算流转二三十亩土地做垂钓、采摘观光园,还计划打造一个农特产品交易点销售宁洱农特产品,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新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王治文说。
如果横寨的活力藏在乡土风情里,那么占地2万㎡的普洱古镇民族团结创业街区的生机则迸发于夜市的烟火气中。作为宁洱县最早的夜市街区,这里精准定位周边居民、务工人员和游客的消费需求,业态日益丰满。从最初的几十家小摊,发展到如今汇聚餐饮、茶咖、手工艺品、生活服务等多种业态,共计147家商户聚集于此。
“摊位都是统一规划的,与才来摆摊的时候相比,生意更好了,一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日渐火爆的普洱古镇民族团结创业街区,秉持“文化与历史融合、创业与创新结合”,让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出无限商机,为像张江成这样的创业摊主提供了就近创业就业的机会,既能顾家,还能带来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
普洱古镇民族团结创业街区运营部经理刘燕介绍,2024年街区创业实体年经营收入合计约1.6亿元。截至今年6月,街区创业成功率82.9%,带动就业人数达400多人。还先后培育出十多家营业额超百万元的创业明星户,街区“三低两免”入住全流程服务模式,让初创者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我们以普洱茶为媒,创新了很多新中式茶饮,年轻人很喜欢,去年的营业额突破了60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茶庵的茶”负责人张菁芮说。作为街区里小有名气的创业示范户,从最初的尝试到如今的稳步发展,这家店的成长正是街区里众多创业者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横寨的田园风光到普洱古镇民族团结创业街区的霓虹闪烁,一个个创业梦想正在生根发芽,一个个家庭因创业而改写生活轨迹,宁洱县也以创业“双引擎”为杠杆,既盘活了乡村资源,又繁荣了城乡经济,树立起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本。(廖琴 任奕 罗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