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看发展丨澜沧上允 北纬22°孕育的富民“甜蜜果”
夏末,阳光透过澜沧县上允镇坝老村的层叠树冠,在山间投下斑驳光影。走进李国强家的苹果园,40余亩的土地上,近千棵苹果树整齐排列,枝头被饱满的果实压得微微低垂。一阵风吹过,满树的苹果轻轻摇曳,在山间绿叶的映衬下格外显眼。伸手摘下一颗,表皮光滑透亮,咬一口脆甜多汁,果香瞬间在口腔中散开。
在坝老村,全村80余亩苹果园分布在海拔1750米左右的山坡上,依托山区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的天然优势,这里的苹果无需套袋便能长出均匀的色泽,果肉密度高、糖分积累适宜、口感清甜。“我家的苹果树已经种了五年,去年开始挂果但是挂果量低,今年的果子结得很多,大小也比去年匀称。而且从开花到结果全程不打除草剂,用的都是牛粪、草木灰混合发酵而成的有机肥,连灌溉都引用山泉水。”李国强捧着刚摘下的苹果,脸上满是笑意地说道。
生态种植带来的优质口感,让坝老村的苹果成了上允街的“明星产品”。在苹果成熟季,每到上允街,李国强和女婿便背着竹篓穿梭在果园里,将带着露水的苹果小心摘下。清晨,当满载苹果的运输车刚停在上允街,就被早已等候的顾客围住。“这苹果甜得自然,给娃娃吃着放心,每次来晚了都抢不到。”常客李桂花一边挑选苹果,一边和摊主熟络地聊着。不到半小时,苹果便销售一空,这样的热销场景从8月初成熟期开始,每个街子天都在上演。
果园里的惊喜不止于苹果。在苹果园的四周,挂满枝头的多依果泛着青黄,沉甸甸的梨压弯了枝条,所剩不多的桃子被老鼠和小鸟轮番争抢,多种水果错峰成熟,让果园从夏末到深秋都有收成。“我家的多依果也很好吃,每年都不够卖的。”李国强说,去年光是多依和梨就增收了4000余元。站在果园高处眺望,远处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山风裹挟着草木与果香,让这片北纬22°的远山森林更显静谧祥和。
谁能想到,这片盛产苹果的土地,因地处偏远、产业单一而发展缓慢。“以前寨子的老百姓要么种水稻、种玉米,要么外出打工,没有人敢想在亚热带能种苹果。”上允水厂负责人李进康介绍,2020年,他和苹果种植户李国强一起探索着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苹果,没想到坝老村的微气候和土壤条件竟意外地适合温带果树生长。经过五年培育、沉淀,终于在亚热带山区种出了苹果,成为生物多样性与特色农业结合的生动范例。
如今,苹果种植已成为坝老村的特色产业。下一步,上允镇将继续支持和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结合果园周边的森林景观,开发“采摘体验+徒步观光+农家乐”的乡村旅游线路,让深山里的果香不仅飘向市场,更引来游客,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乡村振兴走得更稳更远。(鲁昱颖 周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