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间“彩玉”获丰收 特色产业铺富路
近几年来,宁洱县立足把边江流域及部分河谷热区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轮作或间作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品种玉米,突破传统玉米种植局限,力求实现粮食增产与农业效益双提升。
夏季,正是花糯玉米成熟的黄金时节。在宁洱县与墨江县相邻的把边江沿岸,村民们在种植基地里忙着采收、过秤、装车,争取把刚采下的新鲜玉米棒子及时运回宁洱县城加工。眼前连片种植的花糯玉米有500余亩,由普洱农品汇食品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把边江两岸的两县群众合作种植。
“花糯玉米种植效益好,我们的收入大部分就靠它。”墨江县通关镇活田村茫莪小组村民陶树珍说,花糯玉米一年四季可以种两茬,都是售卖新鲜的玉米棒,并且厂家还上门收购,现掰就现拉走了,为我们种植户省了很多时间。
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农户们从最初的零散种植,逐步扩大到户均种植数十亩的规模化发展,花糯玉米种植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产业。
采收的玉米棒子运回工厂后,剥皮、清洗、蒸煮、打包、发货,工人们流水线操作,有条不紊。因生产及时、加工迅速、运输快捷,鲜食糯玉米深受市场青睐。
“云南的玉米优势主要在于新鲜,并且花糯玉米、拇指玉米是一种古老的品种,有独特的香味。”普洱农品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国军介绍,公司结合不同需求,采取“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模式,将从周边市、县(区)收购的小花糯、拇指玉米、水果玉米等产品广销全国。线上销售市场覆盖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等平台,线下主要以山姆超市、联华超市、物美超市、社区团购等渠道流通。2024年小花糯在天猫超市平台销售量为全国第一,在山姆超市APP粗粮销售中也位列榜首。2024年公司实际销售收入达到4600万元。工厂每年用工约150人,年工资支出400万至500万元。
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了HACCP(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当前该企业已引进更加智能的生产设备,通过精准调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我们将继续扩大产能和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发展好这项山区特色产业,持续利用和发挥普洱资源优势,打造好‘鲜食玉米’品牌。”周国军说。
有了企业的收购保障,花糯玉米种植已覆盖墨江、景谷、镇沅、江城、宁洱、澜沧六个县,上千户农户共同参与种植发展。各合作社通过集中联系群众、统一为企业进行物资供应和周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保障产业链上下游顺畅衔接,实现合作双赢。
“诚信和品质,一样都不能少。收购回去的玉米加工好后,公司及时给我们支付货款,我们的资金又拿来兑付给老百姓。”宁洱旺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卫明介绍,通过合作社与农户合作,一年要收购2000吨左右的鲜玉米。
为更好带动广大种植户和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好这一项山区特色产业,宁洱县农科技术员几乎全年在玉米地“办公”,从玉米品种的选育、播种时机的把握,到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指导。
“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季节,因地制宜指导老百姓种植。并按市场规律,什么赚钱就指导老百姓种什么。”宁洱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业股负责人罗刚介绍,目前,宁洱县玉米种植主要采取春、夏季以鲜食玉米套种大豆为主;秋季主要以传统玉米轮作其他经济作物为主。因轮作时间不一,有的玉米苗正处于生长期,农业技术员在走访观察中发现有虫害现象的地块,会及时提醒和指导种植户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目前,宁洱县共种植玉米30余万亩,其中小花糯特色品种种植已扩大发展到20000余亩。按今年市场行情计算,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杨媚 明配英 刘梦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