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芦山垂钓基地试营业!思茅云仙乡解锁“渔乐”新玩法
近日,思茅区云仙乡大芦山垂钓基地试营业。这片隐匿于山水之间的休闲胜地不仅为钓鱼爱好者提供了新的好去处,也为云仙乡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大芦山垂钓基地,碧波荡漾的湖面与四周苍翠的山林相映成趣。试营业期间,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享受垂钓的乐趣。在筏钓平台和岸边,多个黄金钓位悬于碧波之上,台钓位沿江星罗棋布。无论是经验丰富的钓手,还是初次尝试的新人,都能在此静心感受垂钓的乐趣。湖面上,水上移动船房整齐排列。船房内设有住宿和生活设施设备,可根据游客需求拖放到不同的垂钓区,能够有效兼顾舒适温馨及安全环保。
带着家人一同前来游玩的聂良说:“看到了网络上的推荐,我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赶来了。这里环境优美,鱼种丰富,是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我准备在这里待上几天,以后肯定会常来。”
“这里环境太好了,钓位规划得很合理,配套设施也齐全。今天收获满满,不仅钓到了很多鱼,还享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听说以后还会增加露营、烧烤等配套服务,我非常期待!”资深的钓鱼爱好者王钰同样也对基地赞不绝口。
据了解,大芦山垂钓基地位于云仙乡桃子树村大沙坝小组,这里水域辽阔,风景优美,生态良好,鱼类资源丰富。该项目对原有闲置的码头、航运大楼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盘活升级,目前已建成游客中心、度假酒店和水上移动船屋等休闲服务设施。基地内设有12间岸上房间、30艘水上移动船房,便利店、筏钓平台等,能全方位满足游客多元化休闲需求。
近年来,云仙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在大芦山垂钓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云仙乡党委、政府创新探索“服务前置、沟通前移”工作模式,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有效破解企业“办事难、跑腿多”问题。通过提前介入需求、联动部门代办、全程跟踪跑腿,实现企业“少跑腿、快办事”,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该模式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更成为激活乡村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暖心桥”和“助推器”,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大芦山垂钓基地的试营业,直接带动了乡村闲置资源盘活(如原码头附属设施综合楼改造酒店)、就业岗位增加(餐饮、服务、管理等)、乡村旅游发展,为云仙乡生态渔业、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引擎。
“大芦山垂钓基地的建成试营业,是我们立足云仙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文旅的一个探索。接下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挖掘更多特色资源和产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服务保障,谋划包装好项目,发展好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云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倚表示。(陶俊蓉 鲁海杨 罗嘉 牛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