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南屏镇兰花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31个民族融居,社区各族居民安居乐业、生活环境日益完善。近年来,兰花社区以“党建引领”为主要抓手,推行“网格化管理”与“互嵌式发展”模式,深化“党建+”模式,用心用情打通服务各族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新路径。
党建强基,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主要引擎,构建“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者”三级联动机制。成立“文明理事会”,制定居民公约,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热情。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在居民小区设立基层群众工作联络点,树立“联心驿站”党建品牌,成立“基层治理室”“五老工作室”“银发调解室”,推动多方协同治理。将“双推”工作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牢牢扎根。在小区建立少数民族图书阅览角、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文化宣传长廊,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文化,引领社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情感。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精心组织开展模范典型宣讲、家风家教培训、传统节庆联欢、健身健步走、便民生活节等48场1.5万人次活动,展现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
精细管理,织密民族团结“服务网”
完善社区民族服务管理体系,以“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志愿服务+小区治理”模式,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纽带,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辖区划分为4个中网格、26个小网格,选聘26名网格长。通过“居民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机制,共走访家庭7556户19262人、留守儿童123人次、企业(合作社)187家,解决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等民生问题319件。同时,建立爱心妈妈、蓝天救援服务队、夕阳红调解等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关爱走访特殊、困难人群,结对帮扶单亲、留守儿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宣传,办理“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开展多形式就业创业培训,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一老一小”,围绕缓解“老龄化”“带娃难”等问题,营造“社区是我家美好靠大家”的氛围,不断提升各民族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互嵌融合,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兰花社区着力融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共享功能,搭建“党员教育、普法宣传、科普教育、读出未来馆、普惠托育服务”等共同体,与企业共建举办文创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新政策宣讲及各类文化活动48次。针对社区多民族聚居特点,打造“互嵌式发展”品牌。建设“民族融合文化广场”“社区幸福食堂”“暖心调解室”,常态化举办“民族文化节”“便民生活节”活动,促进居民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探索“社区共享发展伙伴”7家,提升自我造血功能。与云南省15个友好社区结盟,以“社区+N”结对帮扶机制,形成“党建、监督、就业、公益”联体抱团、共建共融发展新模式。
云南网记者 胡梅君 通讯员 思组轩